"中华英烈网"

【安徽】270多位烈士为亳城首次解放捐躯

2021-05-31 来源:亳州晚报
分享: 0

穿过市区魏武大道桥,行至北外环再向西约行一公里,走过一条郁郁葱葱的羊肠小道,一座院门紧锁的空旷院落便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五里庙烈士陵园了。在这里,曾有270多位为亳州城首次解放而献身的先烈长眠。虽然,目前烈士墓和烈士遗骨都已由政府部门迁移到皖北烈士陵园,但走在院子里仍能感受到当年的肃穆庄严。

一家两代接力守陵

“你们是来看烈士墓的吗?这里的墓碑已经迁移走了。”见到有人来访,陵园旁的一间屋子里走出一名50岁左右的女子,交谈中得知她就是现在五里庙陵园的管理员刘桂皊。刘桂皊介绍,她的公公曾经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五里庙烈士陵园修建时,公公主动向政府申请,负责看守陵园。后来公公去世后,由她和丈夫接着管理。

在刘桂皊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排排泡桐树和一堆废弃的石头,看起来有些荒芜。

据刘桂皊介绍,这里曾经是一个碑亭,亭子里有个纪念碑,纪念碑上写有“为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万古长青”的金色碑文。在纪念碑和烈士墓没有迁移时,每到清明节都会有单位和学校前来扫墓,了解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刘桂皊介绍,现在种满了泡桐树的林子里原来是成排的烈士墓,排在最前面也是最大的一个烈士墓里埋葬的是六纵17旅49团二营营长田秀峰。“我公公曾经说过,挖出的墓坑是条状的,烈士们的遗体是人挨人并排埋葬的。” 刘桂皊说,在2015年烈士墓整体迁移至皖北烈士陵园时,她看到墓穴里挖出的烈士遗骨,心里仍是说不出的难受。

英勇献身亳城解放

在这个寄托着太多人回忆的烈士陵园里发生过怎样的故事?革命先烈们在这片热土上是怎样顽强斗争的?记者查询党史资料,了解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

据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的资料记载,1947年1月,刘邓大军在攻取河南柘城后分头出击,七纵奋袭鹿邑,六纵攻击亳州。当时,亳州城内驻有58师新10旅30团残部以及反动地方武装约两千人。

2月1日,六纵进抵亳城,16旅和18旅分别位于城南、城北,形成对敌合围,由18旅担任主攻。当天夜晚,亳州城被隆隆的枪炮声所覆盖,六纵部队向亳城四关发起了阵阵猛攻,扫清了外围。

在攻城之际,2月2日,敌75师16旅自商丘援亳,我17旅的两个团和18旅52团迅速转至城北阻击,迫敌退至张庄、丁大庄、齐台寺三地。援敌被阻时,六纵继续攻城。当日18时发起总攻,仅用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守敌大部被歼。

随后,六纵攻城部队又转向援敌发动了总攻。敌军在航空兵的掩护下突围,我军奋勇堵击,2月5日上午结束战斗,除敌旅长率100多人逃脱以外,余敌全部被歼。

这也是亳城历史上的首次解放。此后经过数次拉锯战,人民解放军又5次攻克亳州城,直至1948年2月亳州彻底解放。

在这次解放亳州的战斗中,六纵17旅49团二营营长田秀峰等270多位战士英勇牺牲。战斗结束后,烈士们的遗体被运送到城北五里庙的庙地里进行安葬。

1985年,亳县县委、县政府在城北五里庙建亭立碑纪念先烈;1986年12月,五里庙烈士陵园被列入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经迁移至皖北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就记载了这段历史,留下了270多位烈士为亳州首次解放而铸就的历史丰碑。

烈士精神永远铭记

自小就生活在五里庙烈士陵园附近的五里庙社区党委书记张玉成介绍,与陵园一墙之隔的地方曾有个五里庙小学,他儿时就在那里读书。课间休息时,老师常常会给大家讲五里庙陵园的烈士故事,每年清明节和春节时老师都会带着大家过来扫墓,放假时小伙伴们也会结伴而来在树林间走一走。因此,关于五里庙烈士陵园的记忆已经深深印刻在他们那代人的脑海中。

张玉成说曾听村里的老人介绍,70多年前阻击敌人援军的战斗就离这里大约10里路,这里是战场后方,很多伤员被送到五里庙抢救,一些重伤员救治无效牺牲了,战斗结束后,群众就在五里庙附近埋葬了烈士的遗体。

“老人们说当时牺牲的战士都很年轻,牺牲时大家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家住哪里,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奋斗的故事。” 张玉成说,虽然现在五里庙烈士陵园已经迁走了,但只要有人前来打听相关的历史,他都会愿意带着来访者到院子里看一看,讲一讲这里发生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弘扬红色文化,传播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来源:亳州晚报

网编:杜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