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临川,自古就有“才子之乡”的美称,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名儒巨公均出于此。同时临川也是一块“红土地”,走进“尊崇双拥”文化广场,游览图文并茂的峥嵘岁月;穿过党建公园,聆听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寻访“许瑞芳故居”,感受万里长征的革命意志,临川处处记载着革命英雄的红色故事。近年来,临川区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通过创新“优军码”信息平台数据赋能红色文化互享互联,组建临川区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和烈属红色文化宣讲团两支队伍推动红色革命精神绽放光芒,建立“区统筹、乡主抓、村主干”三级联动机制多举措落实落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以军人退役不褪色的高尚情操和鲜红底色在全社会掀起红色热潮,让尊崇之光铺满临川这片红色热土。
搭建一个平台,让红色文化互享互联
临川区聚焦基层国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治理,创新推出“优军码”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优军服务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国防教育军地军民互动互联,有效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优军互享,数字赋能红色教育。平台以“一码办事 立马得惠”为服务理念,涵盖服务机构、优军资讯、商家优惠、金融服务、求职应聘、红色文化、英烈故事、国防教育等服务内容,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和红色文化、国防教育有效融合起来,构建起一个“优军”“爱军”“拥军”互享互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优军码”既能享受优惠服务又能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宣教互动,丰富拓展红色内涵。平台开设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网课学习平台,建立面向中小学同时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红色文化教育精品课程”库,通过开设国防观念、红色经典、百年先锋、时代楷模、英烈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栏目,适时延伸至线下组织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主题VR体验馆、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探索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让红色文化在临川这片热土熠熠生辉。
军地互联,不断激发红色活力。开辟“英烈褒扬”版块,军地共同发布缅怀英烈信息,共同开展英烈故事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成立全省首个烈士家属红色文化宣讲团,同时通过组织红色宣讲员培训、英烈故事宣讲比赛,精心挑选出一批宣讲功底扎实的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红色文化宣讲员队伍,通过烈士家属们对自身烈士亲人种种感人事迹及退役老兵军旅生活的讲述,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并择优场次上传至“优军码”平台,持续扩大影响力、传播面。
组建两支队伍,让红色精神发光发热
为有效凝聚红色力量,临川区相继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和临川区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两支队伍,以“理润才乡”宣讲和志愿服务双引擎驱动红色文化发扬闪光,用传承彰显才乡风范。
聚焦群众,红色宣讲深入人心。临川区充分挖掘不同群体的特长优势,发挥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相继组建 “烈属红色文化宣讲团”“临川英烈故事宣讲团” “退役军人红色宣讲队”等志愿宣讲队伍,广大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大街小巷进行宣讲,以讲述自身参战事迹及立功事迹的方式宣讲,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亲身经历的体验,将红色文化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全年开展了10多场红色宣讲活动,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
服务大局,红色精神蔚然成风。临川区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志愿者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围绕拥军优属传统,广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春风送暖”关爱老兵行动,为他们提供爱心理发、免费义诊、维修家电等志愿服务;结合创文巩卫工作,常态开展“文明劝导”“全民洗城”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乡村振兴,常态化开展“情系退役军人 助力春耕春种”志愿服务活动。以继承发扬红色基因为内核,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以军人退役不褪色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尚。
尊崇军人,红色底色愈发浓厚。临川区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引领,以崇尚军人、缅怀英烈为落脚点,聚焦当前退役军人重点关注民生保障事项,推出“春风行动”“新业态”退役军人现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解决就业难题;积极招募拥军优属企业,不断壮大拥军优属企业队伍,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优惠便利的生活服务;为全区1.5万余名非公职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发放免费体检医疗优待卡,解决非公职困难退役军人“没钱体检,不舍得体检”问题;为退役军人返乡报道接风洗尘,采用绿色通道、专车接送、“一站式”返乡报到服务等多项举措,将退役军人返乡报道便利化、专属化、尊崇化,退役军人受社会尊崇地位不断提升,临川红色底色愈发浓厚。
构建三级联动,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可感可知,临川区建立“区统筹、乡主抓、村主干”三级联动机制,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15个,实现区、乡、村红色文化传承队伍全域覆盖,多举措落实落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重传承,让红色蕴藏可感可知。面向全区组织开展红色文物捐赠活动,广泛征集到红色历史文物40余件,并建设尊崇荣誉室对红色文物进行收纳管理、分类归档、分级保护;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办采编编撰《追梦—军功耀才乡》红色文化书籍,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边境战争等战役的退役老兵、临川籍烈士及荣立二等功(战时三等功)以上退役军人红色故事,总篇幅约80万字,收录对象约为100名;策划编排傅烈红色故事舞台情景剧《尊崇至上、红色永恒》,对红色故事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建立全区150名烈士名录,详细记录了烈士政治身份、所属部队、牺牲事由等有关信息,依托退役军人综合事务管理平台纳入系统,结合“优军码”平台开设网络祭扫通道,让更多的人瞻仰和了解区烈士英雄光辉事迹。
强宣传,让红色文化贴近生活。组建乡镇(街道)退役军人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队,成员由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专干和基干民兵组成,将红色文化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政治文化氛围打造进行融合,将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独具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来访群众一进门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邀请抗美援朝老兵、参战老兵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里;常态化开展“三美一星”评选活动,发动乡镇(街道)积极摸排全区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评选出最美退役军人55名、最美军嫂26名、最美军人家庭33户,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抓联动,让红色血脉赓续永存。依托区、乡、村三级“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学雷锋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烈士祭扫等志愿服务,自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已有500余人参加的各级志愿服务队30支,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0余场次。广泛发动区、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摸排到区零散烈士墓及烈士纪念设施共有8处烈士墓(2处无名墓),1处烈士纪念故居,并建立英烈保护常态化协作机制,实现烈士纪念设施相关信息实时共享,以达到对区红色文化载体的全时保护管理工作。落实烈属“一对一”包户帮扶方案,深入开展“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士寻亲”工作,每年给烈属安排一次免费体检,对烈属一家一对接、一月一看望、一节一走访,及时发现和帮助烈属解决实际困难,替烈士照顾好他的家人,让红色血脉赓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