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浙江】宁海海岛师生56年如一日接力守护烈士墓

2024-03-27 来源: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瞻仰纪念碑、合唱少先队歌、聆听烈士故事……清明前夕,宁波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大屿山革命烈士墓,同往年一样迎来了一茬又一茬祭扫队伍,强蛟镇中心学校的师生们分批前来看望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

大屿山革命烈士墓的由来,要追溯到1968年。大屿山,是宁海湾畔的一座小山坡,与强蛟中心学校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多米。当年,峡山渔民将1949年春在强蛟群岛牺牲的烈士,以及1950年1月在茅山头牺牲的烈士遗骨合葬在大屿山。由于当地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烈士墓碑文的撰写成了一道难题。闻听此事后,时任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的王成恕主动提出帮助撰写碑文。烈士墓建成后,王成恕便带领师生承担起守护烈士墓的神圣使命,56年来从未间断。

“那年就在峡山码头对面的海岛上,战士们面对敌人包围临危不惧、以寡敌众,在子弹打光后,依然奋不顾身用步枪刺、石头砸,直到全部壮烈牺牲。”烈士墓前,一代代少先队员、团员聆听王成恕讲述前线故事,感悟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王成恕虽已退休20多年,依然每年坚持为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讲述烈士故事,带领学生们为烈士墓除杂草、擦墓碑,确保烈士墓干净整洁。

强蛟镇中心学校薛岙校区教师顾斌,是一名“85后”,也是王成恕退休前最后一批学生。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他在老校长的熏陶下,成为了一名老师,也习惯了带上一茬一茬的孩子们来到大屿山祭扫英烈,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中小学历经分合、调整,师生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但接力守护烈士墓的传统却始终未变,成为全校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如今,革命烈士的故事在当地早已家喻户晓,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对烈士墓进行了扩建,使之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