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四川】四川巴中:扎实做好新时代英烈褒扬纪念工作

2025-01-21 来源: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四川省巴中市以红色为魂,建强红色阵地,讲好英烈故事,做实烈属关爱,不断推动新时代褒扬纪念工作创新发展。

建强红色阵地,守护精神家园。高起点谋划。巴中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坚持把川陕苏区放到整个中国革命历史、把红军烈士陵园放到全省红色遗址遗迹中统筹谋划,出台首部《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把烈士纪念设施列入红色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以法律形式明确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坚持把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内容,融入城乡建设、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等整体规划,推动烈士纪念设施得到更好保护利用。高质量建设。按照“建设精品工程”目标,市、县联动严把设计关,注重红色文化、色彩风格统一协调、庄重肃穆。2019年以来,新建烈士陵园1处,提质改造烈士陵园(管护点)11处,整修零散烈士纪念设施9处,新建(改陈布展)纪念馆5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旗漫卷大巴山》主题展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推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南江烈士陵园被评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深层次管护。出台《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市、县(区)全覆盖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明确各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责任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有人管、能管好。制定管护清单,统一印制《烈士纪念设施巡查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联合检察、文物等部门建立英雄烈士保护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查巡检。

做实烈属关爱,告慰英烈忠魂。用心用情关爱烈属。深入开展“致敬英烈 关爱烈属”活动,对烈属逐户建档立卡,建立“巴山红”志愿者“一对一”联系机制,常态化走访全面掌握烈属生产生活情况。倾情帮扶解困,严格按规定标准兑现抚恤(补助)经费,实行医疗费用结算“一站式”服务,投入资金70万元对21户烈属住房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助力烈士魂归故里。建立“一墓一表”信息数据库,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和今日头条联合启动“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加强与宣传、党史等部门的横向协作,与湖北、安徽等地建立跨省合作寻亲联动机制,成功帮助62位烈士寻找到亲人亲属,实现跨越时空的“相见”。大力营造尊崇氛围。拓展烈属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文化、交通等优待项目165项,邀请参加春节团拜会、清明祭英烈活动,举办首届烈属短期疗养活动,组织烈属开展异地祭扫240余人次,不断提升烈属获得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弘扬英烈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宣传英烈事迹。组建英雄模范、退休老党员、退役老兵为成员的红色宣讲队伍,采取专题辅导、讲故事、“开学第一课”等形式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大力开展英烈事迹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可歌可泣的英烈故事。宣讲团成立以来,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2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拍摄英烈题材短视频21条,涌现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王晓荣、“天府旅游名导”彭香等一大批常年活跃在国防教育一线的宣讲员。弘扬英烈文化。将红四方面军十六字训词“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作为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依托烈士陵园历史背景,打造《革命理想高于天》等红色微党课10余堂,编撰《遍地英雄》《巴山烽火烈—川陕苏区背篼的故事》等红色文化书籍30余本,英烈题材大型歌舞剧《我的两万个兄弟》《无处不青山》在全国巡演。传承英烈精神。将市内烈士陵园作为大巴山干部学院教学点位,与延安、百色等地干部学院及15所高校共建共享,打造红色教育精品路线和精品课程。自2020年以来,先后接待中央党校等200余个单位团体、230余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和近300万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学校师生来巴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