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贵州】贵州兴仁:扎实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纪念工作

2025-01-26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近年来,兴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烈士褒扬纪念政策法规,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开展英烈精神学习实践活动,跟进做好烈属优抚优待,扎实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纪念工作。

全力做好纪念设施管护工作。烈士纪念设施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掌握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底数,近年来,兴仁市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具体摸清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责任落实,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兴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烈士陵园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的公告》,不断加强规范管理,着力推进提质改造。

提质修缮,提升褒扬激励功能。2019年以来,兴仁市按照“统一规划、适度集中、尊重习俗、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全面完善烈士陵园修缮方案。经过一期、二期对烈士纪念碑、广场、英烈事迹宣传栏进行提质改造,迁入2冢散葬烈士,把2冢同志墓、13冢民坟迁出,对1冢散葬烈士墓修缮后,2024年,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再次对烈士墓碑进行修缮,修缮后的烈士墓区规范统一、草木葱郁。

健全设施,提升服务“硬”实力。兴仁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12月。由于时间久远,配套设施供给不足,为更好地发挥配套设施功能作用,2024年11月,本着“庄重大方、应修尽修、确保合理”的原则,对陵园大门、路面、护栏、监控、停车场、排水管网等进行改扩建,较大地提升了服务保障功能。

划定范围,确保管护到位。坚持依法依规、特事特办、解决问题的原则,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文物保护单位等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合力推进市烈士纪念设施土地确权,对照不动产登记所需要的规划许可、地籍调查、权属来源等手续进行会商,做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合力破解“办证”的难点堵点。2022年12月,兴仁市2处烈士陵园(墓)已完成不动产确权登记办理,并设立了保护标志,依法划定了保护范围。

大力营造缅怀英烈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英烈、教育群众的功能和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2021年以来,兴仁市将为烈士寻亲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在工作中,抽派精干力量,采取上下联动、相互协作的方式,根据平时工作中接待登记亲人寻找烈士的线索,积极与全国各地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享烈士寻亲信息,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2019年以来,已为6名长眠异乡的兴仁籍烈士和1名安葬该市的山东籍烈士找到亲人。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宣传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市深入开展崇尚英雄、缅怀英烈、学习英烈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以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开学第一课”等为载体,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军营、进机关、进社区等,运用新媒体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2019年以来,全市开展红色文化宣讲60余次,宣讲对象5万余人。

先烈事迹载史册,铭记历史创未来。依托市人大、市史志办等部门,加强对红军过境兴仁时的路线、送给群众的“礼物”、遗留物品、史料等收集保护,编纂完善118条烈士英名录,将英烈事迹、功臣模范载入地方志,加强英烈文化研究,组织做好健在英雄模范、老同志口述历史等“抢救性”工作,深入挖掘英烈事迹,形成34万余字的“红色资料”,极大地丰富英烈精神内涵。创新群众性纪念形式,丰富纪念内容,开展网上祭扫、代为祭扫、视频祭扫等活动,做好烈属异地祭扫组织服务,倡导网络祭扫、绿色祭扫,引导公众庄严、文明、有序开展祭扫纪念活动。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烈属优待抚恤工作。扎实做好优待抚恤工作是尊崇英雄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兴仁市以落实好烈属优待抚恤政策为抓手,着力解决好军人军属、烈士亲属关心的问题。

把崇尚英烈记在心上,持续提升烈属荣誉感。在清明、“9·30”烈士纪念日,组织烈属代表参加祭扫纪念活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对烈属的关心关爱,通过“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对14名烈属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棉衣、棉被、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进一步提升烈属的获得感。

把排忧解难做成常态,持续提升烈属获得感。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建立常态化服务联系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制度,县、乡、村196个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坚持上门入户全面了解他们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子女就学就医事宜等,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助妥善解决。2019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协调,帮助35名现役军人、烈属子女解决就学,同时,严格执行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足额发放临价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