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脉、浸入心扉,在全省中小学开学之际,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指导各地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作,积极推动英烈事迹“进校园”,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缅怀、纪念、尊崇、学习英雄烈士,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成都市开展五校联动“开学第一课”活动,为近3000名师生带来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对话。
军休干部范良满含深情,生动讲述两次投身战斗、保家卫国的经历,言语间,往昔回忆奔涌,怀念与敬意尽显。他鼓励同学们要倍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成都市烈保中心“红色讲解员”阴启昕用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的话语,讲述了成都蒲江籍烈士李磊的故事,他的英勇事迹像是一幅生动画卷,鲜活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他牺牲时,只有23岁……”阴启昕的话音落下,台下传来同学们的由衷惊叹,那是他们内心对烈士英勇精神的深深触动。
达州市大竹县组织“巴渠红”宣讲团前往大竹县第五小学,为青少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红色宣讲员、退役军人魏丹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为题,带领同学们穿越历史长河,追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足迹。一句句饱含深情的真挚话语、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斗事迹……把青少年学生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荣岁月,让革命先烈伟岸的身影和凝聚的战斗精神印刻在青少年学生心中。
红色宣讲员、现役军人王高策身着戎装,走上讲台,结合投身军旅的丰富经历和专业知识,以“学习国防知识,做新时代接班人”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国防知识,增进青少年学生对国防的情感认同,播撒保家卫国的红色种子。
巴中市通江县组织千名“红小娃”同上“开学第一课”。
“同学们,我守护的不仅是墓碑,更是红军烈士不朽的精神丰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守墓人王建刚老人走进校园李先念红军小学,为全校1179名学生带来一堂感人至深的红色思政课。
“我的父亲年幼时就加入了儿童团,负责看护伤员、站岗、放哨和送信。1935年4月的一天,父亲接到任务前往距王坪70里外的毛浴去送信,等他赶回来时,部队已经离开王坪了。后来父亲常到陵园为红军烈士墓地扫落叶、清杂草,成为最早的守墓人。”讲起父亲的故事,王建刚老人的眼里满是怀念和崇敬。
讲到守护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王建刚老人更是动情,“这些烈士,最小的和你们差不多大。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
老人的话语,在孩子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王爷爷,您为什么要一直守护烈士陵园呢?”六年级学生何雨举手提问。王建刚老人慈祥地笑了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啊。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