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浙江】浙江宁海:浙东渔乡师生接力守护烈士墓57年

2025-04-04 来源: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英雄故事永流传,精神火炬耀半岛。清明临近326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大屿山革命烈士墓,往年一样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祭扫队伍。

与往年不同的是,过去50多年里,年年都亲自为孩子们讲述烈士故事的原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成恕,今年却破例缺席了。因病刚做完手术的他,身体极为虚弱,无法像往常一样来到现场。接过接力棒的,是老校长的学生——如今强蛟镇中心学校薛岙校区年轻一代的教师们。

今年,是强蛟镇中心学校师生接力守护、祭扫烈士墓的第57个年头。每年清明前夕,宣讲英雄故事,祭奠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早已成为学校独特而珍贵的传统,激励着渔乡的莘莘学子们茁壮成长

时光回溯到1968年,当地渔民怀着对烈士们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将在强蛟群岛牺牲的石清友、范章以及两位无名烈士的遗骨,合葬于宁海湾畔的大屿山。时任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的王成恕,与渔民们商议后,决定立起一块纪念碑,王成恕亲自撰写碑文。烈士墓建立后,王成恕便带领着师生们,承担起守护烈士墓的神圣使命。50多年来,从未间断。

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随着激昂的少先队出旗曲响起,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正式开始。“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他们稚嫩却坚毅的声音在山间久久回荡。这声音,不仅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更传递出他们接过建设祖国接力棒的坚定决心。

大屿山,这座宁海湾畔原本平平无奇的小山坡,因为烈士墓的存在而熠熠生辉。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转,学校的校址历经变迁,师生们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接力守护烈士墓的传统,早已在一届又一届师生的心底烙下深深印记,成为前行路上的精神灯塔,不断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

老校长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力量,比任何物质财富都要宝贵。”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陈雪峰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把烈士墓作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基地,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入队、入团仪式也会在这里举行。我们希望通过用好地方党史这部鲜活生动的教材,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在强蛟半岛,烈士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们总会拖儿带女,自发地来到烈士墓前祭扫,以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和追思之情。守护了半个多世纪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正迸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引领着渔乡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