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上海】上海:共植桃梅 革命薪火赓续传承

2025-04-03 来源: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清明到来之际,由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发起的“致敬英烈 薪火相传”主题活动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这场跨越三百公里的“树木迁徙”,让沪宁两地的红色血脉在清明时节再次交融。

88岁的戈春友老人颤抖着双手,为新栽的桃树培上第一抔土。72年前,他亲手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种下第一批纪念树苗;今天,他见证着象征两地革命情谊的新生命在此扎根。“这些树会说话,”老人轻抚树皮,仿佛在触摸历史的年轮,“它们会告诉后人,信仰是如何在黑暗中开花的。”

在移栽仪式现场,雨花台和龙陵两地讲解员共同宣讲了英烈事迹《高飞的大雁》——一个关于“绣花针与铜板”的故事。1934年,郭纲琳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面对龙华监狱的酷刑威逼始终铁骨铮铮,她写下“我不愿造一点点罪恶在我的生命中”,并用针在磨成鸡心的铜板刻下“永是勇士”的抗争印记。19377月,这位29岁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雨花台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赴义,从龙华牢狱到雨花台刑场,是革命者用热血贯通两大精神地标的历史见证。

看,这就是当年郭纲琳用竹签绣的痕迹。”雨花台纪念馆的玻璃展柜前,讲解员指着大雁翅膀上一处特殊的针脚。阳光透过展柜,那些深浅不一的绣线仿佛还在跳动,让人想起她在给家人的绝笔信中写下的:“我不愿造一点点罪恶在我的生命中。”

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不断升级,年轻化、创新性、沉浸式、强互动的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活动中,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带来了《龙华风云》声音剧表演,镣铐的铮鸣、狱卒的呵斥、国际歌的旋律在空气中交织,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看见先烈在龙华监狱的最后一夜。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进行了一堂精彩纷呈的红色动漫《龙华风云》融媒体验课,参与学生边听边演,积极融入红色文化传播的队伍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那株来自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梅树被种在正门的入口处。待到明年冬日,当龙华的桃花早已凋谢时,这株寒梅将在风雪中绽放——就像当年雨花台的英烈们在最黑暗的年代依然坚守的信仰。

未来,沪宁两地将依托长三角红色文化城市联盟协同机制,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开展馆藏文物研究,开发沉浸式党史教育课程,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联合摄制系列微短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传播使革命精神焕发时代价值,探索出跨区域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