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期间,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扣“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主题,统筹开展庄重祭扫、思政教育、科技赋能等系列活动,覆盖全省14个市州超2万人次,通过仪式感染、实践浸润、创新传播三重路径,推动英烈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各地结合红色资源特色,形成“一地一品”实践模式,为新时代甘肃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省市部门举行“让无名烈士不再孤单”主题祭扫活动,为兰州战役中474名无名烈士墓碑描红、敬献鲜花,并启动常态化“认亲祭扫”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DNA鉴定等技术手段挖掘烈士身份信息,未来将建立“一对一”守护档案。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师生参与“认领无名烈士”活动,通过擦拭墓碑、聆听事迹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张掖市在民乐县烈士陵园举办“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通过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参观西路军纪念馆等环节,强调传承红色基因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张掖的结合。同步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组织2000余名中小学生聆听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事迹。
陇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宕昌县在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志 传承英烈魂”主题党日活动,市县两级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代表200余人敬献花篮、擦拭墓碑,并参观烈士陈列馆。活动同步启动“红色研学”计划,组织青少年重走长征路,通过实地探访两当兵变遗址,感悟革命初心。
金昌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永昌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扫仪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并为烈士墓碑描红。结合“红色基因库”建设,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数字化升级,年内计划完成10处陵园三维建模及VR瞻仰功能开发,实现英烈事迹“云传播”。
定西市举办“清明祭英烈·红色志愿行”系列活动,退役军人志愿者为烈士陵园描红墓碑、修缮散葬墓,并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实践。举办“缅怀历史”主题朗诵比赛,7名选手深情讲述西路军在岷县、漳县的战斗故事,吸引300余名师生参与。
庆阳市举行散葬烈士棺椁迁葬入园仪式,礼兵护送16名烈士棺椁至西峰烈士陵园,全体人员敬献花篮、重温誓词。退役军人志愿者同步开展陵园清扫,并启动“红色记忆”数字档案项目,对328名烈士事迹进行影像化整理,计划年内建成全省首个市级英烈数据库。
武威市在凉州战役纪念馆举办祭扫活动,140余名代表敬献花篮、参观战役展厅,通过西路军遗物和场景还原感悟革命精神。活动同步启动“红色故事进校园”宣讲,组织军休干部走进中小学讲述自卫反击战经历,覆盖师生1.2万人次。
天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干部职工瞻仰张辉、柴宗礼等烈士墓碑,并在红色记忆馆通过烈士遗物、历史照片等实物史料开展沉浸式教育。联合市教育局推出“英烈精神云课堂”,上线微课视频28期,通过线上献花、留言互动等方式,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
临夏州临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公安局、北街小学举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200余人向烈士敬献鲜花,参战老兵与青少年共话红色传承。和政县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在二郎岗烈士陵园祭扫,500余名干部群众通过擦拭墓碑、聆听革命故事接受教育,并启动“烈属关爱月”行动,落实医疗、就业优先政策。
积石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干部清扫烈士墓、敬献鲜花,倡导“网上祭英烈”活动,网络留言超1000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效应。
酒泉市开展烈士墓碑描金活动,120余名老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在酒泉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并新建玉门、金塔烈士陵园,集中安葬32位散葬烈士。
平凉市组织3000余名学生徒步祭扫,老兵杨建德讲述战场经历,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
甘南州在合作市烈士陵园举行藏汉双语祭扫仪式,僧侣代表与干部群众共同献哈达、诵经祈福,促进民族团结与红色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