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高台县视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张掖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建强红色阵地平台,努力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特色品牌。
一、建强红色阵地,厚植红色基因
积极整合全市红色资源,以点带面,连点成线,配套完善纪念场馆功能,打造覆盖全域的红色基因传承阵地。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张掖市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实施方案》《张掖市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若干措施》,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4处烈士纪念场馆、山丹县烈士陵园等13处陵园和11座零散烈士墓纳入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十四五”规划,细化各级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提升管护等级。积极推荐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入选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市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增加到3处。制定《市级烈士纪念设施管理评定规程(试行)》,细化26条考评内容,量化考评,规范认定5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指导各县区开展县级烈士纪念设施认定工作,认定县级烈士纪念设施10处,全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级梯次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成立山丹县、民乐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协调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四个县区所属纪念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承担县域内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责任,实现全市六县区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机构全覆盖。强化保护修缮。开展县级及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专项整修行动,对17处脱管失管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明确管护责任,对16处县级以下纪念设施和零散烈士墓开展抢救式保护修缮。近年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修缮维护资金3654.5万元,多渠道自筹资金1080万元,修缮烈士纪念场馆、红色遗址遗迹31个,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硬件条件明显改观,烈士纪念场馆面貌焕然一新,红色宣传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制订《张掖市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服务规程(试行)》,完善免费开放、讲解接待、馆藏文物陈展、设施维护保养等制度,细化祭扫流程、服务礼仪、安保工作等14条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拓展平台阵地。积极探索云课堂、云展览、云讲解、云直播、云祭扫等多种线上红色教育新模式,常态化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讲述英烈故事、展示馆藏文物、组织网上展览、开展网络宣讲。发动各烈士纪念馆依托官方快手、抖音平台开展“红色故事100讲”活动,以短视频形式讲述红西路军的河西征战史。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张掖英烈”专栏,指导各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单位建成微信公众号,建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梨园口战役纪念馆、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等3个网上VR实景纪念馆,让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可瞻仰陵园、凭吊烈士。2019年以来,通过VR网上纪念馆瞻仰凭吊烈士76万余人,网上留言7.1万余条。
二、深挖红色资源,探寻红色记忆
多渠道挖掘红色历史、多形式追忆峥嵘岁月、多角度弘扬英烈精神,推动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驻心间。挖掘英烈事迹。抢救性挖掘革命先烈事迹,编撰《张掖烈士英名录》,收录张掖籍烈士475名,编撰烈士事迹47篇、红色故事62篇。针对西路军征战河西遗址遗迹众多、部分烈士遗骸未能及时发掘保护的实际,对西路军河西征战史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拟定《西路军烈士遗骸搜寻发掘鉴定工作方案》,积极向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国家烈保中心汇报寻求支持,对临泽梨园口战斗遗址、肃南石窝村等地域进行探索性挖掘,争取以点及面扩大成果,进一步挖掘西路军将士血沃祁连的英雄事迹,为讲好西路军故事提供新的素材。拍摄制作张掖籍参战老兵专题访谈纪录片《荣光——追忆战火纷飞的往事》和三代、四代红军“守墓人”纪录片《红色基因的守护者》,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张掖印记”。祭扫缅怀英烈。分别以“传承、致敬、守护、奋进、铸魂、赓续”为主题,连续6年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通过网上祭扫、主题党日、创作文艺作品、颂唱红色歌曲等多种形式缅怀英烈。将生态绿化与缅怀英烈相结合,连续开展“青山披绿·守护英烈”主题党日活动,让青松翠柏护佑烈士英灵。结合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点节日,广泛开展“百年英烈”“老兵记忆”“追寻先烈足迹”“我身边的英烈”等系列活动,让英烈精神在张掖大地广为传唱。市委、市政府每年轮流在各烈士纪念场所组织全市清明节祭扫和烈士公祭活动,以大型活动推动各县区加快烈士纪念设施设施规范化管理进程。打造教育基地。依托新建设的高台干部学院,将《讲好西路军英雄故事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第一课”,开发《信念》《红槐铸魂》《血色高台》等情景教育课,编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简史》等内部培训教材10本,收集整理《董振堂传》《血战河西》等系列丛书、历史文献30多部,《浴血誓言》《肝胆祁连》等影视作品20多部,开展以“聆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时的重要讲话、走一段西路军征战路”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特色实践教学体验活动,推动西路军故事入心入魂,激励各级党员干部砥砺奋进。强化资源整合。常态化组织所属四个烈士纪念场馆赴省内外红色地标开展研学活动,发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引领标杆作用,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西路军片区讲解员风采展示、红色场馆联展、馆长座谈会、红色文化“七进”、西路军专题讲座、红色文旅研学共同体成立大会等活动,打破地域界限,整合红色资源,构建起贯穿西路军征战历程、辐射全国红色文化传播研学矩阵。
三、聚合红色力量,打造红色品牌
发挥红色宣讲骨干作用,故事化讲述、全媒体传播、多渠道展示、互动式学习,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宣讲队伍。组织全市英烈讲解员大赛,先后选送21名优秀讲解员参加国家和省级英烈讲解员大赛,分批选派讲解员到省内外国家级烈士纪念场馆观摩见学,通过专家授学、观摩见学、集中研学、竞赛促学,提高红色讲解员的文化修养和历史底蕴。聘请6名战斗英雄和功臣模范担任中小学校校外红色辅导员,经常性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积极推动馆校合作,开展“童心向党·献礼百年”培训,发挥红领巾讲解员的辐射效应,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提升教育合力。从参战老兵、现役退役军人典型中优选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的宣讲精兵,组建张掖市老兵宣讲团,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百人百场老兵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乡镇、进网络”,从老兵视角,为红色故事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让红色故事常讲常新,历久弥新。先后组织巡回宣讲366场次,受众人员3.34万余人。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积极开展烈士寻亲活动,为23位烈士找到了亲人。成立退役军人红色志愿服务队37支,招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者316名,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零距离”“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和“我为纪念碑描红”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烈属提供代为祭扫服务,在各纪念场馆担当红色故事讲解员、红色教育小教员、红色线路引导员。扎实做好烈属优待抚恤工作,帮助烈属思想解惑、生活解困、入学解难、医疗解危。依托张掖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建起军烈属免费荣养基地,为12名独居、高龄的烈属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生活保障、照料抚慰、免费医疗等个性化服务,取得了“服务一人、温暖一户、感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