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两弹元勋中唯一的烈士,所乘飞机坠毁烧成焦尸时仍紧抱核武数据

2020-04-30 来源:网络

1968年寒冬,一架小型飞机坠毁在北京西郊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当救援的解放军战士赶到坠毁地点时,看到了13具烧焦的尸体,然而这13具尸体中,有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当尸体被分开后,撕心裂肺的哭声响彻在机场上空,周总理知道消息后,竟也失声痛哭,之后许久没说一句话。原来那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中,一具是享誉世界、与钱学森齐名的“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郭永怀。

让洋教授刮目相看的农民孩子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民家庭,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本家,17岁那年,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了四乡八邻的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就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班,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物理专业,1933年,郭永怀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在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

1938年,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录取。数学系主任J. L. Synge教授感慨说郭永怀是他一生中很少遇见的优秀青年学者。

1941年,郭永怀考入加州理工大学,跟随“航空之父”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学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郭永怀遇到了比他小两岁,但是社会阅历丰富、性格直爽的钱学森,钱学森给了这位师弟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帮助,二人也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随着年龄的增长,郭永怀成为了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柱石之一,遭美国可谓名声大噪,更是创建了全新的“PLK法”。

怒烧文稿,归国报效

195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在政府百般努力下,美国迫于压力,取消了禁止我国学者出境的命令。但要想回国,仍然是十分困难,美国往往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

1955年,钱学森终于突破万难,回到祖国。随后给还身在美国的郭永怀写了一封信,召唤他回来报效国家。接到钱学森的信后,郭永怀心潮澎湃、归心似箭。但是紧着着的是,他和妻子李佩都受到莫名其妙的询问,家附近经常有陌生人出没。

1956年,回国签证再次被拒,理由是一篇颇具价值的科学论文,郭永怀知道后,当众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一页一页扔进火坑,移民局再也找拒绝他回国的借口。在他的妻子李佩感到惋惜时,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1956年,郭永怀夫妇终于回到了祖国,并在钱学森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

从门外汉到两弹一星的元勋

1958年,郭永怀与钱学森一同筹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

1959年6月,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合作协议,并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和专家,刚刚起步的核研发几乎陷入绝境。1960年,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与郭永怀长谈后,郭永怀显得无比兴奋,原来钱学森把他推荐给钱三强,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

虽然郭永怀的专业和原子能不对口,对于原子弹来说,简直就是个门外汉。但郭永怀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极高地位让钱三强的信心倍增,于是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永远联在了一起。

之后,组建了由10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的核科研队伍,任命郭永怀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具体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郭永怀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早的三大支柱。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国家决定把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郭永怀也随队来到了海拔3800多米的青海基地,50岁的郭永怀与科研人员奋斗在一线,同吃同住。

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多次试验,甚至亲自搅拌炸药。他提出的“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但是郭永怀却没有过分地欣喜若狂,因为他已经锁定了下一个科研目标:“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

飞机失事,国人泪奔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已经在青海基地整整奋战两个多月,取得关键试验数据后,兴奋不已,非要连夜把试验数据送到北京。当司机把郭永怀从青海送到兰州机场时,已经是半夜了,1968年12月5日晨6时左右,飞机进入北京上空开始下降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了玉米地里。

就在飞机坠毁爆炸瞬间郭永怀竟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护住了那个装有实验数据的皮质公文包,公文包虽然也遭到损害,却没有被烧毁,救援人员打开公文包时,那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仍然完好无损。

人不会忘记,与日月相辉

当噩耗传到周总理耳朵时,周总理痛哭失声,围国家丧失了这样一位科学家感到惋惜,更为这两位英雄用血肉之躯保护国防机密的壮举所震撼,20天后,1968年12月25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并在当天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他也成了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1988年,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在院内为郭永怀制作了汉白玉塑像雕像落成后,他的夫人李佩将他的骨灰和牟方东的骨灰迁出,一起葬在了雕像之下,2017年李佩逝世后,也遵照其遗嘱与丈夫郭永怀骨灰合葬在一起。

为了纪念郭永怀夫妇,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把编号为21279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李佩星”。从此,郭永怀与李佩,这对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伉俪,将与日月相辉。


来源:网络

网络编辑:致敬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须知:投稿请将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议将邮件主题命名为“作品形式+标题+投稿人姓名/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手机/QQ/微信)”)发送至邮箱yingliewang@vip.sina.com,详情请点击“中华英烈网”官方微信平台投稿须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