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访河北保定安州烈士塔

2020-05-25 来源:中新网
分享: 0

驱车沿着白洋淀大道行驶20公里左右,便来到了河北保定安州镇。

  在古代,安新县境内存在着安州城(今安新县安州镇)和新安县。民国时期,安州与新安合并为安新县,1950年安新县县政府由安州迁往新安。

  安州,古称葛城、濡阳,发源于战国时期,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一座“千年古城”。

图为安州镇西角村的安州烈士塔。 韩冰 摄

图为安州镇西角村的安州烈士塔。 韩冰 摄

  行走在安州镇中,还可见一段段存留下来的古城墙,斑驳的城墙上烙印上了岁月的沧桑。安州城垣最初为土城,相传是北宋时期朝廷为防御辽兵而修筑的。如今,经过千年的时光流转,曾经的安州古城早已不复,气势恢宏的城墙仅余2米余高的城基,镇里部分居民的房屋就建在了城墙之上。

  安州烈士塔,位于安州镇西角村的东北侧。塔建于1946年,1955年重修并于7月15日竣工。塔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中献身的2300多名安新儿女而建。

  据安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光明介绍,塔地址所在地为安州镇的一所学校,原为安州州府衙门所在地。每年清明节,安新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学生都要到烈士塔祭奠英灵,重温刻在烈士塔石碑上的铭文。安州烈士塔也成为安新人民继承革命传统、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安州烈士塔为八角形五层砖塔,高30米,周长21.6米,坐北朝南。第一层(底层)有石碑三座,正面刻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刷红大字,背面是长达629字碑文。主碑右侧竖有1.85米高的青石碑1座,刻有白区的4名烈士英名,抗日战争时期的1177名烈士英名。左侧竖有1.9米高的青石碑一座,刻有解放战争时期的474名烈士英名。第二层竖有镶嵌在墙壁内的0.55米青石碑1座,刻有抗美援朝时期的106名烈士英名,还有陈列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分区的地委“尹景汾同志千古”的灵牌,第三层陈列着熊焕章烈士遗像。

图为安州镇西角村的安州烈士塔局部。 韩冰 摄

图为安州镇西角村的安州烈士塔局部。 韩冰 摄

  尹景汾(1915—1945)安新关城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尹景汾担任容定新雄涿(容城、定兴、安新、雄县、涿州)第一联合县县委书记时,在环境极端残酷的情况下,他仅带一个战斗班,走村串户,同日伪周旋。每到一处都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讲解国际国内形势和抗战救国的道理,增强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并重新建立了小里、黑龙口、师庄等十几个党支部。他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总结出了“区别对待,分化瓦解,打拉结合,以拉为主”的敌工政策,还亲自考察和培养敌工骨干,在各区、村配备敌工专职干部,在全县建立了敌工工作网。对敌伪内部则采用“打进去(派人打入敌伪组织),拉出来(同敌伪人员建立关系)”的策略。他恢复了敌人内部6个共产党员的组织关系,同他们进行单线联系。同时建立多个情报站,对敌人的兵力布置、调动、“扫荡”、“清剿”等活动能及时得到情报。由于情报准确,容白伏击战全歼伪军80多人,缴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巧端沙河岗楼,俘敌60余人。活捉容城伪县长王朝新,巧夺天宫寺据点等。

  1944年年底,尹景汾到涿县交渠一带组织反敌特斗争。由于叛徒告密,1945年1月5日拂晓被伪军王凤岗部包围。尹景汾带领战士突出重围,遭敌机枪扫射。他多处受伤仍持枪抵抗,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李光明表示,安州烈士塔为安州镇保存、修缮最完好的历史遗迹,建筑特色雄伟壮观。首层碑文烈士姓名记载不完全,很多烈士未计入,烈士姓名、籍贯等仍需完善。

图为安州镇存留下来的古城墙。 韩冰 摄

图为安州镇存留下来的古城墙。 韩冰 摄


来源:中新网

文:崔涛 图:韩冰

网络编辑:致敬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须知:投稿请将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议将邮件主题命名为“作品形式+标题+投稿人姓名/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手机/QQ/微信)”)发送至邮箱yingliewang@vip.sina.com,详情请点击“中华英烈网”官方微信平台投稿须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