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聆听延庆老兵故事!(一)

2020-11-02 来源:延庆融媒
分享: 0

70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和平,抗击侵略

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70年后

生活在延庆地区的抗美援朝老兵

虽是华发斑白,却依然一身风骨

当年在战场上是何等的风姿

让我们一起重温延庆老兵亲口讲述

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

段廷瑞:

张山营镇靳家堡村人,1930年7月出生。1949年1月参军,隶属东北野战军7纵队44军130师炮兵营;1950年8月二等功一次。1952年1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金城反击战中,由于战事紧急,作为卫生员的他果断地抱起炮弹跑到炮台,和炮手一起完成任务,再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在坚守金城阵地时,一颗炮弹把段廷瑞所在的坑道炸塌,段廷瑞负伤住进医院,昏迷7天7夜醒来,当年7月回国养伤。康复后,1954年3月进入河北省荣军学校学习;1957年10月转业到河北省南宫县拖拉机站;1959年12月调回延庆人民公社拖拉机站;1990年11月光荣离休。


张永合:

千家店石槽村人,1930年12月18日出生。1948年整编到20兵团68军。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夏入朝,1954年复员。在老家担任民兵连长、赤脚医生,后移民搬迁,现居永宁镇南关。

1951年夏,张永合随所部由天津到安东(丹东),乘火车入朝。转战到秋天,秋季攻势开始后,张永合所在四连的任务就是固守白石山阵地,阻击敌人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但是张永合说:“美国人打不过咱们,咱们的人不怕死。”阻击战从晚上打到天亮,张永合身边的战友也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守,他浑身是血,拼死完成了任务,他和战友们用坚守兑现了对祖国的承诺:人在阵地在!


王文宽:

旧县镇闫庄村人,1928年9月出生,1945年5月参加县大队,由于头脑灵活,作战勇猛,1946年升任为县中队副班长、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刚满20岁的他进入了独立八团正式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随后的日子里,王文宽先后参加了解放永宁,解放延庆,解放大同等战役,多次受到上级嘉奖。1950年,王文宽随20兵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长年戎马生涯,风餐露宿,导致王文宽肠胃严重受损,经常便脓便血,他强忍疾病,坚持作战,直到1954年才回国治疗。1958年10月因病退伍复员。

笔者诗赋赞英雄:

半世征程满烽烟,宝刀犹利气冲天。

耕夫胸中负兵甲,一腔碧血谱新篇。 


张有贵:

康庄镇刘浩营村人,1926年11月出生,1947年2月参加解放军,在工兵七团任排长。1950年入朝,1955年1月复员。

“张大胆,九命猫,闫王小鬼不敢招”,这是当年朝鲜战场志愿军某部流传的一句歌谣。歌谣中的“张大胆",胆大如斗,数次出生入死却毫发无损,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有贵。

张有贵,16岁参加县大队,1947年2月参加解放军,在工兵七团,曾担任排长。在张有贵家里珍藏着六枚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藏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印度战争纪念章,还有一张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颁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一张三等功的喜报。当半个多世纪前的军功章、褪色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跃然眼前时,反而让远去的战火硝烟历历在目,倍感震撼,这是历史的印迹,也是岁月的记忆!每一枚战争纪念章背后都是一段民族悲壮的史诗,每一本立功证明书后都是沙场洒热血的英雄故事。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朝鲜,张有贵部奉命入朝。在朝鲜战场上,他多次出生入死,不畏艰险,与敌战斗。1954年回国之前,他所在的部队负责修志愿军烈士陵园,为烈士立石碑、墓碑,做好善后工作之后方才回国。1955年1月20日复员。


胡坤:

又名胡玍子,男,1929年10月30日出生。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11月9日入党。参加过解放长春、四平、承德、张家口等战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四年,立过三等功,两枚勋章,两次负伤。1956年退伍返回家乡务农。


卫永广:

大庄科乡汉家川河南村人,出生于1934年。1948年参军,部队在东北军区53后方医院。1949年部队驻在延庆县旧县,1949年的上半年与东北护路队合并,编制铁道兵兵团。1950年8月朝鲜战争爆发,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鲁金龙:

康庄镇许家营村,1926年6月出生,1949年1月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583团战士。1950年10月入党,1951年2月入朝,1951年4月荣立三等功,1956年9月复原回乡。解放战争中鲁金龙先后参加了解放太原战斗,6月参加西北解放大盘山战斗,7月参加解放马脚山战斗,8月参加解放宁夏战斗。1951年2月入朝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952年8月在朝鲜汉城前线参加红山邑战斗。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后,鲁金龙他们连队负责高地驻守,在长达2个多月的拉锯战中,一个百人的连队只剩下十几个人,尽管如此,也没有失守一寸阵地。鲁金龙1953年10月回国,1956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复原回乡。


单德元:

大榆树镇宗家营村人,1929年7月出生,1948年5月参军,1951年入朝,1955年回国,曾荣立三等功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零七团68军203师二营副班长,通讯兵,参加过金城阻击战,1955年转业,后到大榆树镇工作至退休。


张郡:

延庆井庄镇艾官营村人,1931年10月出生,1949年1月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3师第578团战士。1950年10月入朝。

张郡入伍后,曾参加过解放宁夏、兰州、大西南、华北等战役,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老人非常遗憾的是,他获得的解放大西南纪念章和解放华北纪念章在战争中丢失了,只有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还一直保存完好。在1951年的朝鲜第二次战役时,彭总指挥张郡所在的578团打过三八线,他们驻守在一个山头上。敌机不断在山头上盘旋,张郡和战友们拿起冲锋枪向敌机扫射。刚把敌机打跑,联合国军124门连发的炮弹就袭来了。张郡只觉得握着枪的右手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他低头一看,右手食指没了!

战斗结束后,张郡经过半年的治疗康复出院,后退伍回乡。


张振文:

旧县镇白河堡村人,1930年10月出生。1948年2月加入云盘梁新兵连,在解放康庄战役时担任卫生员。1949年解放后分配到张家口独立二团警卫2连;1951年初入朝,编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204师612团1营,曾任电话班班长。1953年复员。

1948年2月,不满18岁的张振文就报名参军了,在下堡村(当时属于白河堡乡),负责验兵的同志看着这个红小鬼好奇地问:你这么小,又是家里的独生子,干嘛要报名参军啊?张振文一本正经地说:国家需要嘛!就这样,张振文加入了云盘梁新兵连。也就是这句 “国家需要嘛”让张振文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1951年正月,张振文随志愿军队伍从天津杨柳青乘火车直奔朝鲜战场,1951年9月,联合国军开始“秋季攻势”,就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抗击“秋季攻势”防御战役中,身为电话班班长的张振文腿部负伤,但他硬是咬着牙,爬着找到了部队。

枪林弹雨过后硝烟散尽

数十载风雨沧桑

当年的士兵成了老兵

如今,他们如同邻家的寻常老者

仅在言谈中

才或多或少地谈起深藏的功与名

忆峥嵘岁月,奋进新时代

岁月荏苒,英雄依旧

他们的丰功伟绩,后人始终铭记

延庆“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服务队

走遍延庆15个乡镇,行程上万公里

为85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拍摄影像

记录他们的战斗故事

从2013年开始,延庆“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服务队先后拍摄了:延庆“英雄谱·红色记忆”系列——长城下的抗战老兵74位,2015年,成功举办了《影像记忆--长城下的抗战老兵》图片展;拍摄了延庆“英雄谱·红色记忆”系列——延庆区建国前老党员147位,2016年举办了《影像记忆--建国前老党员》大型展览。2017年年初,延庆区“英雄谱·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活动正式启动。

当然这只是延庆老兵中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老兵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他们的事迹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弘扬民族精神

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向全国的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


来源:延庆融媒

网络编辑: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