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战斗中,志愿军空军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将士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英雄史。英雄的功绩彪炳史册, 英名万古流芳。
回忆不仅是纪念更是坚定信念和方向。
——题记
作者 田 霞
越过长达四五个月的寒冬,冰雪渐渐消融,春天就要来临的时候,四月的朝鲜积雪刚刚融化,虽是早春,满山遍野都是娇艳的红色,那就是盛开的金达莱。
金达莱是先开花后展叶,花开的时候叶子还没有长出,紫红色的花冠十分娇艳,明亮耀眼,惹人喜爱。它在严冬里孕育花苞,早春吐蕾开花,顶雪怒放,报告着春天来到的消息 。朝鲜人民将金达莱看成是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将它选为国花。
“……在金达莱盛开的地方,山和水都像是画中一样,每当那燕归来,冬雪消融,火红的花就开遍原野山岗;每当暖风吹过那五月稻田,所有的梦境里是一片金黄。阿里郎,阿里郎,那就是金达莱盛开得地方……”每当听到这首《金达莱盛开的地方》,都有一种特别的美好漫在心中,也有一份遥远的伤感和怀念从记忆深处涌在心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感念长眠在异国他乡的197653名中华好儿女,我们的前辈和英雄;感怀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美丽的金达莱开放在原野大地,更珍藏在中国人民心中。
四季更叠,时光匆匆,70年春与秋。
此时,深秋的北京,天空澄澈,高远深邃。
在空军成立71周年之际,空军航空博物馆。一列列军人来了,一列列高校大学生来了,一列列少先队来了。
拜谒英雄,致敬前辈。珍爱幸福与和平。
回望昨天,人民空军在党的指引下顽强起飞,在烽火岁月中成长,从马拉飞机到鹰击长空。
人民空军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创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发展壮大,为解放沿海岛屿、捍卫人民政权、保卫祖国领空,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完成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建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空军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同世界头号空中强敌进行殊死搏斗,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赵宝桐、王海、孙生禄、张积慧、刘玉堤等战斗英雄的事迹,激励和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空军航空博物馆被誉为英雄大道的主题雕塑群,在蓝天白云下,巍然耸立,透着古铜色的光芒。 写有这样的简介:英雄大道雕塑区是连接空军英雄历史与胜利未来的精神主线,全长180米、宽24米,中间是以“中国航空之父”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为开端的11组铸铜雕塑。雕塑以典型英雄群体为原型,反映百年航空史和空军71年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空军精神和优良作风。
在第四组空中铁拳雕塑前,驻足的人格外多,有将军有士兵,有老人有青年也有小学生。此组雕塑,以当时典型的米格-15战机为背景,塑造了准备升空的飞行员、机务人员和瞭望蓝天、自信英武的飞行员英雄群体形象,反映创造辉煌战绩,在战斗中锤炼、凝结而成的空中铁拳精神。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空军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其中,击落敌机五架以上的有赵宝桐、刘玉堤、孙生禄、蒋道平、范万章、韩德彩、鲁珉。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他们成为喷气式飞机时代的中国王牌飞行员。王海带领的空3师9团1大队在抗美援朝作战中,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是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空军的主战机种,立下赫赫战功。
雕塑前,一位90多岁的老人胸前佩带着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格外醒目。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仰望英雄群雕,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这条英雄大道连着金达莱盛开的地方。
1951年1月,朝鲜上空,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空军很快就与强敌交锋。平均飞行时间只有200多小时、喷气式战斗机飞行时间仅15小时的中国年轻飞行员,面对的对手是参加过二战、“喝过”成千上万吨航空汽油、飞过数千小时的美国空军“老油条”们。然而,大队长李汉首战即击伤敌机,8天后,李汉又首创了人民空军击落敌机的先河。
1951年12月12日,司令员刘亚楼从前线致电空军党委:“为了鼓励击落敌机的飞行员及机械人员,我认为可以仿效苏联的办法,每击落敌机一架即在击落敌机的我机上涂上一颗红五星”。空军党委同意后很快向部队发出了指示电,并明确每击落一架敌机,即在有战功的飞机上画一个红五星,后演变为击落一架涂一个实心五星、击伤一架涂一个空心五星。从此,“功臣”飞机上有了闪耀的红星。
在航博,陈列着一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功勋飞机。其中涂有一实三虚四颗红星的米格-15飞机,就是抗美援朝空战史上中国军队首次击伤、击落敌机的战斗英雄李汉的飞机。
让美军战机闻风丧胆的王海和他带领的“王海大队”,先后出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仅王海一人就击落、击伤敌机9架,全大队人人都立了战功,架架战鹰都喷绘上了代表击落敌机数目的红星,人们赞誉他们是“英雄的王海大队”。王海被评为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学员刘玉堤,在朝鲜战场上开创了志愿军空军一次空战一人独自击落4架敌机的纪录,成为空军一级战斗英雄。……
往事如烟,仿佛就在昨天。多年前采访“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孙生禄妹妹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孙生禄是河北定兴县人,生于1928年,1945年入伍。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奉命赴朝作战,共击落击伤敌机7架。1952年12月3日,在一次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那天,我和战友拜访刚刚给哥哥孙生禄扫墓归来的孙淑华老人。坐在孙淑华老人的书房里,静静地听她讲述和哥哥共度的岁月。
1949年8月,13岁的孙淑华离开寄养的亲戚家只身找哥哥。一路打听,历尽艰辛,终于在北京找到了已是空军飞行学员的哥哥孙生禄。兄妹相逢,悲喜交加。
孙淑华老人脸上荡起一种满足与骄傲,仿佛时光把她带到了那个青春少女时代:“一天晚上,哥哥告诉我,他明天就要去前线准备作战。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为哥哥送行。”“哥哥去前线了,你要服从领导,快快长大。”这是妹妹听到哥哥最后的亲切声音。
孙生禄壮烈牺牲时,远在北京的妹妹还在企盼着哥哥多打胜仗,早日归来。直到1953年1月的一天,值夜班的妹妹正在准备吃晚饭,有人送给她一封信,信中说哥哥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妹妹顿时泪如雨下……
老人讲到这里,已是泪光闪闪。一代前辈正芳华,英雄没来得及向亲人告别,没来得及品尝生活的美满,便化作天空一道彩虹,在战火中得到永生。这位被誉为“王牌”飞行员的飞行中队长,24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金达莱盛开的地方!
那是一次赴空降兵部队采访,我走进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部队,伫立在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在抗美援朝英雄丰碑前,倾听时任指导员讲述上甘岭战役故事。仰望那一幅幅战斗的画面,追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传奇。
“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舍身堵枪眼,壮烈牺牲,青春的热血洒在金达莱盛开的地方,那年他只有21岁。
1951年3月20日,黄继光怀着对美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7月1日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黄继光参军后,先在营部当通信员。在工作之余,苦练军事本领,积极向身边的英雄学习,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在攻打“0号”高地时,6连只剩下了几个人,阵地上还有敌人最后一个地堡的7挺机枪交织成一片火网,黄继光挺身而出,被任命为6班班长,带领6连通讯员吴三羊、肖登良去爆破敌堡。
在接敌过程中,两位战友分别牺牲和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并且七处负伤,可敌人残存的机枪仍然猛烈地在射击,使部队进攻受阻。黄继光怒火万丈,为了战斗的胜利,他竭尽全力地爬向碉堡,猛然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壮烈牺牲。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了他的妈妈邓芳芝,赞誉她为人民培养了英雄。
黄继光生前没有留下照片,那尊铜像是根据黄继光生前的战友和亲友的回忆,并在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认可后雕刻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直保留着他的床铺,始终把他作为连队在编的一员;每当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和执行重大任务时,都要进行传统教育,并在黄继光铜像前宣誓;黄继光连每天晚点名第一个点“黄继光”,全连官兵齐声答“到”,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
青春,热血,军人,使命。
就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刚刚从抗疫一线转战奔忙,又投入抗洪救灾的激流险滩;就是这支部队的官兵,与自己的小家擦肩而过,与妻儿来不及一句问候嘱咐,便集结出发,星夜兼程,只为快一点再快一点,保卫长江保卫武汉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英雄的空降兵,新时代军人的誓言。
一位有着数年军龄的“80后”,当他接触并投入弘扬英烈事迹这项事业时, 由衷地说,我常常被英雄的故事和经历所感动,发现自己的泪点越来越低。
记得有一次和两位“90后”女兵相互交流,她们的爸爸都曾是飞行员,其中一位是在备战打仗的训练中牺牲的飞行员的女儿。两个女孩都选择了军营,并在军营里不断挑战训练中的困难,攀登新高度,阳光而自信。
回忆不仅是纪念更是坚定信念和方向。
跨越几代人 ,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红色基因赓续传承,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精神图腾和力量!
来源:中华英烈网
作者:田霞
网编: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