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秋色关不住
一片红叶寄相思”
1923年
他把情话写在一片枫叶上
寄给她
他叫高君宇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她叫石评梅
进步女作家
他比她大6岁
高君宇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
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
学习期间,他结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
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后又在李大钊指导下
发起组织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书记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山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1922年春,在北京山西会馆的一次聚会上
高君宇结识了石评梅
石评梅也参加过五四运动
她很有才华
经常写文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宣传妇女解放运动
被人们誉为“女界杰出之秀”
但她多愁善感
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忧伤、低沉的情调
此时,已走上革命道路的高君宇
经常在思想上开导
帮助她摆脱小资产阶级情调
向她讲解革命理论
指出当代青年苦闷的根源在于社会
要解除苦闷就要改造这个社会
高君宇经常送一些革命刊物给石评梅读
还带她去参加一些群众集会和讲演会
由于高君宇的言传身教
石评梅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
她开始同情革命
她曾在一篇散文中
这样追忆高君宇对她的帮助
“往日,我怕恶魔的眼睛凶
白牙如利刃
我总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趔趄不敢进
你一手持宝剑
一手扶着荆棘的途径
投奔那如花的前程。”
“情书”不仅遥寄相思
还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
1924年
在上海赴广州的船上
高君宇给石评梅写信说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
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
“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
更不属于我自己”
对从事的革命神圣事业
他谦称
“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石评梅理解并支持高君宇的革命行动
多次帮助高君宇摆脱险境
在长期繁重的革命工作中
高君宇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
1925年,在北京开会期间
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才被同志们送往医院
但由于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年仅29岁的高君宇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告别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和他挚爱的石评梅
高君宇的生命止步于29岁
在高君宇的墓碑上
刻着石评梅手书的碑记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3年后
石评梅病逝
根据生前遗愿
亲友们将她葬在高君宇墓旁
如今
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11封信
在山西博物院收藏
见证着
这对“红色恋人”的革命青春
1956年6月3日
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
赞成保留高君宇和石评梅烈士的墓和墓碑
并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
留着它对青年也有教育意义。”
北京陶然亭公园中央岛北侧高君宇、石评梅烈士的塑像和墓碑
“你所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
你所不愿
我愿赴汤蹈火阻之
否则就称不上爱你”
英雄儿女在革命年代
写下的一封封情书
纸短情长
寄托着相思
亦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
是别样的红色浪漫
因为信仰
海誓山盟更显壮丽
向革命伴侣
致敬!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
网编: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