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跨越岁月山河的情——黑龙江省鸡西市多方力量为烈士寻亲纪实

2023-12-22 来源:解放军报、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微信公众号

跨越岁月与山海的情

图片

左图:黑龙江省鸡西市组织烈属集中祭扫。张广强摄

右图:志愿军烈士史第国的亲属在墓前祭奠。张广强摄

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本无山,但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东山”的高地,它是梨树人心中最高的“山”。

“因为这里安葬着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梨树后方医院抢救无效牺牲的157位革命烈士。”居住于此的义务守墓人孙立说,“今年,政府发动志愿者为35位烈士找到亲人。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157位烈士都和亲人‘团聚’,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从父亲孙延明手中接过接力棒,再到交给女儿孙佳媛,孙家三代人已义务守护梨树东山烈士墓70余载。

岁月归山海,山海藏敬意。

跨越半个多世纪,烈士们在等着回家,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烈士临走前念叨最多的是‘想回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作为大后方,黑龙江省铁路沿线相继建起一座座接收伤员的后方医院。

“我家住在梨树医院旁边,那时我爹帮忙从火车上抬伤员,我妈给医院洗床单和绷带。我爹总邀请伤员们来家里吃苞米,和我家最熟的是老李。”孙立说。

孙立口中的老李叫李安民,他和这个家的不解之缘还要从一次抬伤员说起。

“当时担架不够,老李坐在一旁等。那时,他的双脚已经冻伤,直流黑水,却一声也不吭。我爹看着心疼,便把他一路从火车站背到医院。打那以后,他总来我家。”孙立说。

因伤情过重,李安民的双脚截肢了,他告诉孙延明:“虽然没有了脚,但我还有命啊,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强,过段日子我就能回家了。”后来,李安民的伤口发炎,整条腿都截肢了,他依旧乐观,“还有命留着回家就行”。直到最后一次,他来到孙家说:“老孙,我可能回不去了,今天来看你一眼,把我的军功章送给你留个念想吧……”

这枚军功章,孙家人保留了70多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烈士李安民的侄孙女李琴从四川省叙永县赶来祭扫。看到军功章的那一刻,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雨下。此情此景,让孙立也红了眼眶,他在心里默默对已去世的父亲说:“爹,您看到了吗?老李带着军功章‘回家’了。”

“父亲曾告诉我,许多烈士临走前念叨最多的是‘想回家’。然而,受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不少烈士因医治无效牺牲后,便留在了梨树,这一转眼就过了70多年。”孙立说。

李安民烈士牺牲后,孙延明经常到墓前看看,帮着除除草。当看到其他烈士墓上的草也长得很高,孙延明便把所有烈士墓上的草都清理干净。后来,他便义务看护这些烈士墓。父亲年迈后,孙立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烈士墓。

11月13日,寒衣节。孙立按照当地习俗祭奠烈士,每到一座墓碑前,他都要捎上一句话:“您们放心,国家给您们找亲人,总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回家。”

“每位烈士的身后,都有一份长长的思念”

“哥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找你。每逢过年过节,家里人都给你准备碗筷,咱娘的眼睛都哭瞎了……”7月27日,梨树区革命烈士陵园,吴伟泉跪在烈士吴东泉的墓碑前,诉说着几十年的思念。

当天,梨树区革命烈士陵园组织烈士亲属集体祭扫。从吉林、重庆、广西、贵州等地赶来的烈士亲属,喊出多年来未曾喊出口的那一声声“爹爹”“爷爷”,心中积攒许久的思念随着泪水倾泻而出。70多年的思念、70多年的呼唤,让冰冷的墓碑有了温度。

“以前我和谁都没提过,如果父亲还在,我小时候就不会过得那么苦啊!”烈士杨清河的儿子抱着孙立痛哭着说。

“团聚”得益于各方努力。去年以来,鸡西市成立寻亲工作专班,通过寻亲信息平台发起“百封函”行动,发函给全国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志愿者组织,寻亲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

今年年初,守墓人孙立为烈士寻亲的一段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山东蓝海救援队民间寻亲组负责人郭延锋看到视频后,辗转联系上孙立。

“孙大哥一家接力守墓的事迹,令我很受感动。我们愿意为寻找烈士亲人出一分力。”相同的情结,将郭延锋和孙立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请问重庆市大足区有没有姓徐的村寨啊?”

“姓徐的没有,倒是有一个胥家坝。”

工作之余,郭延锋再次打听起烈士亲属的下落。他已记不清,这是为寻找“徐为民”烈士亲属打的第几个电话。直到这通电话,郭延锋才抓住一点点希望:“徐为民”烈士很有可能是“胥为民”。

获得线索的郭延锋不敢耽搁,他打开短视频平台,找到定位为“胥家坝”的网友,挨个发信息询问:“您好,我是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的志愿者。麻烦您帮忙问问家里老人,是否认识一位叫胥为民的烈士?”

“发了几十条信息,终于有网友回复我说,小时候听家里人提起过胥为民烈士,如今烈士的弟弟已经70多岁了。”郭延锋说,经过多方求证,他们最终为胥为民烈士找到亲人。

靠着大海捞针般搜寻线索,该寻亲组共为30多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亲人。“每位烈士的身后,都有一份长长的思念。我们会一直坚持寻找,让更多烈属圆梦。”郭延锋说。

“崇敬英烈、关爱烈属成为全社会共识”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从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力为烈士寻亲,崇敬英烈、关爱烈属成为全社会共识。”梨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告诉笔者,当地群众很关注为烈士寻亲的动态,下班回家的路上,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主动询问寻亲进展。

寻亲活动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

今年,梨树区重修了两条“上山”路——一条行车路,一条花岗岩步行台阶。“自从路修好后,自发来烈士陵园祭扫的人多了,大家还会让我讲讲烈士的故事。”孙立顿了顿说,“以前我和我爹守着烈士墓,不让牛羊进,没少被老乡埋怨。如今,这里成为梨树区的红色教育场所,每逢重要纪念日,周边群众都会赶到这里,缅怀烈士,寄托哀思。”

前不久,梨树区太阳升小学组织学生到烈士墓缅怀先烈。五年级学生李耘硕代表同学们向烈士献花。“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也有些难过。这么多先烈牺牲了,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先烈遗志,传承英烈精神。”李耘硕说。

太阳升小学老师赵红说,学生们每次去祭奠英烈都深受教育,大家也知道孙立义务守墓、为烈士寻亲的故事。“我们还想邀请他给学生讲课呢。”赵红说。

如今,在鸡西市工作、爱笑爱打扮的90后姑娘孙佳媛,每到假期回家,就和父亲孙立一起守护烈士墓。“小时候觉得爸爸和爷爷都是普通人,长大后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很光荣。爸爸也快60岁了,我会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这些英烈。”孙佳媛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