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先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忙完……”在办公室见到孙嘉怿的时候,她正忙着与找她帮忙寻找亲人的烈士家属交流,一边详细了解烈士有关信息,一边给予家属暖心的安慰与鼓励。
1985年出生的孙嘉怿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她长期致力于为烈士寻亲、关爱老兵等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布全国700多座烈士陵园,还远赴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建立近4万条革命烈士数据信息,成功帮助1000余名客葬异乡的革命烈士寻找到亲属。她发起的“我为烈士来寻亲·客葬异乡英烈回家”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0年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并推动了为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孙嘉怿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她获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孙嘉怿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外公曾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父亲当过海军战士。怀着对军人的尊敬,孙嘉怿加入了许多老兵微信群,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老兵。
2008年,孙嘉怿认识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王仁佑,并经常听他讲当年的抗战故事。每每讲到埋骨无名的战友,王爷爷总是默默低下头,满眼泪花。2014年,王爷爷走了,临终前仍然挂念那些客死他乡的亲密战友。
此后,孙嘉怿经常利用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瞻仰,拍摄墓碑和陵园环境照片,上传到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她说:“我一开始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想让大家来旅游的时候多来看看这些烈士,不要忘了他们。许多烈士参军时只有十几岁,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牺牲时该有多么遗憾和不舍。”慢慢地,孙嘉怿的社交平台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粉丝,他们中有军事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也有烈士家属,后来这些粉丝很多成了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
2016年8月,孙嘉怿收到一位烈士家属的留言,想通过她找一位牺牲在宁波的烈士,名字叫做王心恒。彼时的孙嘉怿,对能否找到这位烈士并没有什么把握,但面对家属的热切期盼,她决定尽最大努力尝试一下。
此后的每个周末,孙嘉怿都在宁波市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中逐一找寻。终于有一天,她在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纪念碑上细小密集的烈士名录中找到了王心恒的名字,当即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家属的电话。这是孙嘉怿第一次成功帮助烈士家属找到亲人,那种激动和幸福成了她后来无数次为烈士寻亲的动力。
2017年,孙嘉怿在网上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开启了大规模的烈士“寻亲”之路。每一天,她都会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求助信息,有的只有一张破损的烈士证,有的只有一张老旧的照片,还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文字信息,寻亲难度可想而知。
越难的事,越要做。孙嘉怿购买了大量战史、军史、英烈相关书籍,和早期的20余名志愿者一起,一点一点搜集资料,一步一步进行数据比对,用最笨的方法把可靠、有用的信息一条一条整理出来,逐步建立起烈士信息数据库。
截至目前,这份数据库已记录了超过4万名烈士的信息,内容不仅包括烈士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还有部队番号、牺牲时间、牺牲地点、参加革命时间等详细资料。孙嘉怿把这些信息资料提供给所有“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志愿者,也同步提供给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烈士陵园,帮助充实完善相关烈士信息。这些年来,她一直将这些信息储存在随身携带的一块移动硬盘中,以备随时随地检索查阅。
就在上个月,一户来自山东的家庭找到孙嘉怿,希望通过她找到75年前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家人。“来自山东”“参加过渡江战役”“可能安葬在一个叫做泗安的地方”……仅凭这几条线索,孙嘉怿找到了长兴县泗安镇,并联系了长兴县当地的志愿者,帮助对接烈士家庭后续的寻亲之路。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了一些规律。把烈士的部队番号和牺牲时间与相关史料进行关联分析,一般可以推算出烈士的可能安葬地点,再和当地的烈士陵园进行复核查询,烈士寻亲工作就会简单很多。”看似“简单”的背后,是孙嘉怿多年如一日的摸索与坚持。
虽然头顶已经长出了白发,但孙嘉怿依旧对烈士寻亲工作保持着极大的热忱。“几乎24小时在线。”孙嘉怿说,“如果家属提供的信息相对完整,那么最快两分钟就能帮他们找到亲人的安葬地点。”
在孙嘉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也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志愿服务之旅,其中不乏“90后”“00后”甚至是“10后”。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已为1460位客葬异乡的英烈找到亲属,而且运用各自专业知识不断丰富、拓展志愿服务内容——为烈士画像、为烈士修复遗物、为烈士家属提供祭扫陪伴……
“山东海阳籍27军英烈王永进的埋骨地终于寻找到了!75年的寻找,终于能给烈士后人们一个交代了!”就在与笔者交谈的过程中,孙嘉怿兴奋地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好消息,短短几天时间,委托她找寻亲人的烈士家属就在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找到了烈士安葬的地方。
她指着数据库中密密麻麻的名字,满怀深情地说:“这里的每个名字都曾是一个活生生存在过的人,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壮烈成仁。我们不忍英雄的孤魂流离在千里之外,不忍英雄的亲人执着的怀念悬在寻寻觅觅的路上,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一点事。”(通讯员 厉迪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