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一笔一画“绘”尊崇

2024-08-27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绘画一直被赋予记录史事、传承文化、赓续血脉等重要功能。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饱蘸真情为英烈画像,让烈士亲属的思念有了依托载体,让英烈事迹的传播有了生动的影像,意义深远,值得点赞!

落笔绘英雄,行动显尊崇。英烈是革命年代冲锋于枪林弹雨中,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人;英烈是和平时期逆行于危难中,为我们赴汤蹈火、负重前行的人。英烈的精神和事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不竭的精神动力,唯有融入主流价值、嵌入精神追求,方不会在风吹雨打中消磨,在时代发展中遗忘。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以己所长画英烈模样、展英雄风采,是新时代青年爱国拥军、尊崇先烈的生动实践。

鲁迅先生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艺术,需有“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的积淀。由于英烈所处时代的条件局限性,他们大都没有留给后人追思、缅怀的图片和影像资料,绘画者仅能从寥寥数语的生平信息、家属的模糊记忆中构思描摹。而这些现实的制约往往又给了绘画者翻阅更多文献资料、反复修改打磨的机会,也更利于他们学习更多历史知识、了解更多英烈事迹。为英烈画像的过程也是一种接受熏陶感染、精神洗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双向奔赴、相互进益的社会实践。实际上,无论是宣讲红色故事、走进火热军营,还是走访军属烈属、慰问老兵,只要主动靠近、用心感知,都会是一段进德修身、锤炼人格的美好经历。

艺术不只是技艺的展现,也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传达。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不仅用手中的画笔实现了烈属“再见”亲人、“实现”团圆的梦想,也发挥了传播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的作用。他们用绘制的李家发、寻淮洲等英雄事迹绘本在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了尊崇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种子。这也为我们更好地推进爱国拥军工作深入群众、引导群众,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笔一画,描摹英雄形象;一点一滴,体现尊崇关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有科技助力、有文化赋能,相信会有更多的志愿者以自己的才华、技能、特长为“笔”,以伟大时代为“纸”,绘制出更多爱国拥军的恢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