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
广德市烈士陵园里
62岁的刘策敏
捧着一条旧军毯
郑重地将它交给烈士陵园工作人员
捐赠仪式
刘策敏——
“这条军毯是我爷爷留下的,它见证了爷爷的革命生涯,承载了许多红色记忆,我们已经珍藏了76年。听说广德市烈士陵园正在征集革命文物,我们想把它捐赠出去,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它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刘策敏口中的爷爷,是宣城广德籍烈士刘金铭。在刘策敏父子和广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小布了解到刘金铭和这条旧军毯的故事——
一条有弹孔的旧军毯
这是一条白色的军毯,约莫2米长,1米多宽,应该是棉麻材质,上面还可看见五角星的印记。泛黄的军毯被保存得很好,除了2个弹孔,不见其它破损。
在刘策敏的记忆中,小时候,他总能在姑妈的老式皮箱里找到很多宝贝,拿其它东西玩耍都可以,唯有这条军毯被姑妈视作珍宝,坚决不能动。“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爷爷留给她唯一的念想。从读书到工作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后来,姑妈随单位迁往江苏无锡,才将这条军毯留给了我。”
“听家里长辈说,爷爷是一名新四军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游击队在溧阳戴埠、宜兴张渚一带开展游击斗争,这条军毯正是在端掉一个日寇堡垒时缴获的。” 刘策敏介绍,可能是战争爆炸声把爷爷耳朵震坏了,直到现在,还有老一辈人记得爷爷的外号叫“游击队长刘聋子”。
据介绍,1945年11月,刘金铭所在的部队北上集结,他便带上这条军毯奔赴战场,离开了当时已怀孕三个月的妻子。解放战争期间,刘金铭英勇作战、冲锋在前,和战友们完成了很多艰难的任务,也被所在部队提拔为副营长。1948年,刘金铭不幸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爷爷牺牲后,部队寄来了这条他生前使用过的军毯和获得的荣誉勋章。”刘策敏回忆,爷爷还曾将这条军毯送给一名因战斗负伤而失血过多的战友。后来,这名战友被抢救过来,在得知爷爷牺牲的消息后,又将军毯送还部队。“军毯才又回到了我们家里。”
这条军毯和荣誉勋章被刘家人视若珍宝,从1948年至今,已经陪伴刘家三代人半个多世纪了。
在儿子刘辉小时候,刘策敏就常常跟他讲这条军毯的故事,而现在,刘辉也常常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子听。未来,他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听到这条军毯的故事。
穿越时空见到你
令人欣慰的是,刘家人惦记着的事,终于有了好消息 。刚过去的7月,广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启动“为烈士画像”主题活动,由大学生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烈属提供烈士画像定制服务,帮烈属圆梦。
“我们提供了我爷爷(刘金铭烈士的儿子)年轻时的照片。画出来之后,几个姑姑来看,发现模样竟然很像我姑奶奶的儿子(刘金铭烈士的外孙)。”刘辉告诉小布,送画像来的那天,快80岁的姑奶奶哭得像个孩子,不停唤着“爸爸”……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太爷爷的样子,很亲切。”仔细端详画像,刘辉感慨万千:“太爷爷牺牲的时候是32岁,我今年37岁了,真的是穿越时空见到你。”从此,刘家人的思念便有了具象。
采访最后,刘辉告诉小布,每年过年和正月十五,家人都会给太爷爷送灯,“每一年都是,不能忘,不敢忘!”
英灵不朽
山河永念
致敬先烈
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