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工作如同探案,今天发现一个疑点,某天在史料中突然找到答案,这种乐趣让我越来越投入。”年轻的夏霖翻阅着《平北抗战影像实录》样刊,眼里泛起研究者特有的灼灼光芒。
夏霖是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副主任,办公室里的一排书柜俨然一座平北抗战微型史料库。《巍巍海陀山》《延庆人民革命史》《故文辑存》……泛黄的书页构成了她学术研究的根基。她从数据库里找到1938年到1945年出版的《晋察冀日报》《解放日报》,把关于平北抗战的每一篇新闻都摘录留存。她还托人购买日文史料,逐字逐句翻译,从当年侵略者的记录中找寻历史的痕迹。为了得到关于英烈的第一手材料,她与曾经战斗在平北的老领导后代、烈士家属联络建立起亲人般的情谊,通过口述史访谈获取了大量鲜活的史料。
夏霖查阅档案资料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的英烈墙上镌刻着2050位平北抗日烈士的名字。英雄是怎么牺牲的?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国故事?他们当年长什么样?夏霖说,自己的努力,就是为烈士写史,让80多年前发生在平北的抗战历史丰满起来。
夏霖深入走访英烈后人、查询史料,将纪念园沉默文物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重新唤醒。在《一枚印章的传奇》中,她还原了交通员徐万满如何在敌人层层封锁下,机智传递重要文件的英勇事迹;而在《粮袋主人的抗战故事》里,则再现了地下党员田玉亭假扮粮商帮组织运送物资,最终因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的悲壮历程。
夏霖讲解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就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的最后部分,一面烈士墙上,展示着几十位烈士的事迹。然而,许多英烈的面容仍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烈士高传纪的后人来馆里参观,提供了烈士的照片。今年清明前,高传纪的妹妹把哥哥的16封抗战家书交给夏霖。
这件事也启发了夏霖。几天之后,报纸上刊出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为墙上29位没有照片的英烈寻找亲人,寻找烈士的照片,补全那面英烈墙。报道刊发后,一位不愿具名的热心人找到了夏霖,提供给她3位烈士的资料。经过反复核实,确认了一名烈士王海清的照片。“等到我们下次重新布展的时候,会把王海清烈士的照片换上。”夏霖说。
2022年,夏霖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北抗日根据地遗址遗迹及纪念地调研工作。“去白草洼山的时候,看到村支书穿着迷彩服、黄胶鞋,拿着镰刀在村口等我们,我就知道,我低估了寻访的难度。”村支书拿着镰刀在前面砍断荆棘杂草,一行人才得以前行。荆棘划破了夏霖的牛仔裤,腿上也扎进了刺。
夏霖参与平北抗日根据地遗址遗迹及纪念地调研工作那年,夏霖跟着调研组摸排了45个抗战遗址,撰写了4万字的调研报告。
这趟调研中夏霖还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松树沟村,一位老人讲述了婶子抚养八路军孩子的往事:“八路军干部生了孩子,怕敌人知道了迫害,部队又要经常转移,也不方便带着婴儿到处走,正好我婶子的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八路军就把这个婴儿寄养在我婶子家。新中国成立后,孩子的父母找到村里接回了孩子。”夏霖把这样的故事记录下来,再次印证了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谊。
几年来,夏霖发现并撰写、改编了10余篇平北抗战故事。烈士的故事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
夏霖代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接收高传纪妹妹捐献的抗战家书2020年4月,80多岁的徐振田老人看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的征集第三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的公告,他找到了夏霖。徐振田的父亲就是牺牲在延庆的烈士徐智甫。徐智甫曾任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老人说:“和我父亲一起牺牲的人都评上了国家级抗日英烈,我相信父亲的英勇事迹与革命贡献同样值得这份崇高的国家荣誉。”
夏霖手上积累了徐智甫的大量资料。“他看到敌众我寡的形势,意识到自己不能突围出去了,便撑着身体同敌人展开激战,把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准确射向敌人。在剩下最后一粒子弹时,为保全共产党人的气节,举枪自殉,壮烈牺牲。徐智甫牺牲后,灭绝人性的敌人竟残忍地割下他的首级示众……”经申报,在最终公布的185位国家级抗日英烈中,徐智甫烈士成功入选。
夏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史料。“这些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烈士用生命写下的历史。让他们的精神被看见、被铭记,是我作为编研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夏霖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