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学雷锋月,为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3月13日,四川省宜宾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宜宾市烈保中心”)与宜宾市戎州实验小学联合举办“厚植家国情怀 赓续红色血脉”“宜宾烈保·五进系列活动”走进一年级1班课堂,为孩子们讲述雷锋、赵一曼等英雄烈士的感人故事。
“‘小萝卜头’牺牲时只有8岁半,是最小的烈士,从·出生到牺牲,他的生活圈就是那狭窄潮湿的监狱。我们今天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草地上追蝴蝶、放风筝,是‘小萝卜头’从未享受过的......”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
“沈宏渊是我们宜宾南溪区的烈士,2003年5月23日,他在扑救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中为救战友而牺牲,年仅21岁。在67天的战斗中,他与战友们转战火场19处,扑灭火点40余处,清理火线600余公里,个人累计扑火时间长达540个小时。”
“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是我们宜宾县白花镇人,‘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就是她写下的豪迈诗句”……
课堂上,宜宾市烈保中心讲解员将“小萝卜头”、雷锋、沈宏渊、赵一曼的故事一一娓娓道来,并采用绘本、动漫、沙画、视频等方式,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大屏把英烈的感人事迹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英雄”一词的分量,深切体会到英雄前辈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勇于牺牲的战斗意志。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最后,活动在师生们齐声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这堂红色文化课极具教育意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的表现方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主任彭春梅老师希望今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植入红色基因。
“几天前我参加了宜宾市南疆祭英烈活动,陪着40多位烈属来到祖国的边陲祭奠英烈,他们的亲人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人民安全牺牲了最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祖国的南疆,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宜宾市烈保中心主任郑静表示,红色基因要从娃娃抓起,市烈保中心这次走进课堂,把红色故事送进教室,目的就是让娃娃们能够明白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红和生命换来的,孩子们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成为国之栋梁!
宜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了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中国早期进步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李硕勋、原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余泽鸿、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等2628位英雄烈士,其中卢德铭、李硕勋、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缅怀英烈事迹,是对英雄的尊崇,也是对历史的敬畏,学习英烈精神,更是对英烈遗志的传承。近年来,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突出队伍建设,组建“百人红色故事志愿者宣讲团”,培育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员”队伍306支,着力培养“红领巾”“红孩子”宣讲员,“大手拉小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指导宜宾市烈保中心常态化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部队、进社区“五进系列”活动,覆盖10万余人次。突出英烈宣传报道,与组织、宣传、党史、文广旅游等单位密切配合,编印《宜宾英烈》《宜宾革命先驱》《宜宾红色人物》《红色星火.大观宜宾》等教材,推出100校同演话剧《赵一曼》活动,在宜宾各大学校掀起英烈宣传纪念高潮。突出重大活动、重要时节、著名英烈诞辰等特殊时段开展各类缅怀纪念活动。持续开展我为烈士墓碑描红、我为烈士看父母、“传承红色经典 赓续红色血脉”清明吟诵会、“聆听老兵故事 回顾峥嵘岁月”、“重阳致敬战斗英雄 今朝振奋时代精神”“英雄宜宾”红色志愿者手印采集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