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郊狮子山下的凌家桥烈士陵园,安葬着三位山东籍1949年南下干部、解放军战士。
1949年7月10日,吴继坤、王贤清、孙育基三位烈士在浙江省杭县上泗地区遭遇40余名土匪伏击、壮烈牺牲。75年来,三位烈士一直未有亲人祭扫,成为陵园守护者的心结。
2024年清明节,浙江广电集团ZMG中国蓝新闻记者帮帮团,向市民发出呼吁:“这个清明,让我们一起帮三位烈士寻找亲人。”
山河无恙,烈士的亲人们,你们在哪里?
一场跨越时空的亲情接力
2024年4月4日,浙江山东南下干部(部队)后代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郭常平同志(浙江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发出一则群通知:“寻找3位山东籍革命烈士的亲属后人启示,如果你有相关线索,欢迎给中国蓝新闻或中国蓝帮帮团留言私信。这个清明,让我们一起帮助烈士寻找家人。建议若有信息同时转告浙江山东南下后代群志愿者服务管理团队,我们希望了解相关情况,提供可能的协助。”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友携手共助力,从烈士籍贯入手,发挥群老乡人脉,抽丝剥茧寻踪迹,线上线下互动频,短短半月时间,在浙江山东两地新闻媒体、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山东9120公益寻亲联盟共同参与推进下,终于找到两位烈士家属。近日,烈士王贤清的家人率先从山东老家来到杭州凌家桥烈士陵园祭扫。
浙江山东南下干部(部队)后代志愿者团队成员不顾花甲古稀之年,以迎接家人、迎接父辈战友亲人的激情,一路热情陪伴老家来杭的寻亲者。
此次寻亲经历堪比传奇,南下干部(部队)后代志愿者成员李凌恰巧是吴继坤烈士的同乡,接到南后群寻亲通知的那一刻起,她每天都把寻人信息发到山东泗水老家家族微信群,拜托亲朋好友帮忙转发,共同寻找烈士家人。经过几个回合,老家传来喜讯,原来吴继坤烈士竟是李凌二嫂的大爷(大伯)。老家亲人获知信息后喜极而泣,李凌数度哽咽感言:“大爷若不是牺牲了,会有后代,会同我们的父母一样,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颐养天年……大爷也是我们父辈的战友,如果有后代也会在南后群里。”“已经去烈士陵园探视过了,很感动,三个人的陵园修得那么庄严肃穆,那么气派恢弘,占地3000平方米,听说是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集资近500万元共同修建的,大爷泉下有知也可以安息。”
经过浙江山东南下干部(部队)后代群友们的接力寻找,已联系上吴继坤、王贤清两位烈士的家人,孙育基烈士的信息还在寻找比对中。
早在2004年9月,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凌家桥社区的组织下,有关单位和村民自愿捐资捐物,对烈士墓进行了整修。2022年2月,西湖区政府又对凌家桥烈士墓进行修缮,增设了英烈长廊和三烈亭等纪念设施,成为西湖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事迹、激励后人奋进的红色教育基地。75年间烈士陵园经历三次修缮,民众捐款数百万元,仅西湖区人大代表、乡贤蒋建荣一人捐助就达100万元。
叶红卫和他父亲原来都是村委会主任,现在他经营企业。他们父子俩对三位南下的革命烈士感情很深,先后对烈士墓的募捐、搬迁、修建和守墓等多方面做了组织、支持及个人资金赞助,感人至深。
据郭常平介绍,“南下干部”是1949年党中央从北方革命老区抽调派遣到南方新解放地区(长江以南),创建新生红色政权的一大批党政干部。浙江的“南下干部”主要来自山东老区,有8500多人。浙江山东南下干部(部队)后代群,包括了地方和部队干部的后代。后代群和志愿者服务团队主要协助后代们办理济南老战士纪念广场、南下浙江干部纪念碑的刻名和证书等有关事务。至今,已有5000多位南下老同志(和家人)完成刻名、收到纪念证书;组织南后代表前往济南老战士广场和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祭奠前辈,缅怀他们的革命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抢救挖掘整理南下干部的故事、图片、物品、资料文件等,通过网络展示,宣传弘扬当年的经历故事和南下精神;组织参观考察红色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纪念馆展览馆,学习感受红色文化;鼓励年轻人加入红色文化活动,传承红色文化;积极推动在杭州建立南下干部纪念碑等事宜。
(文/张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