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英雄祭日,英雄家乡南山堡,有着亿万人民心中的丰碑,你用十九岁的生命诠释了战士的意义……”28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赓续红色血脉 牢筑国防意识”潮州市2024年烈士纪念日主题故事会活动在古城区柯柏年旧居举办,来自我市部分中小学生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用一声声慷慨激昂的朗诵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情怀。
逆境中用稚嫩歌声唱响红色旋律的“红色小歌仙”张锦辉,监狱中担任小交通员的中国年龄最小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有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王二小……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英雄故事把现场观众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烈士们的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9岁的周孟乔对“红色小歌仙”的事迹听得十分入神:“小歌仙面对酷刑坚决不向敌人透露革命者的行踪,她很勇敢,我很敬佩她。”
“小朋友们把故事讲得特别生动,我都被打动了!”李品芬第一次带着女儿参加烈士纪念日活动,她说,希望女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爱国情怀,体会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活动最后,学生和家长在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柯柏年旧居,走进传统建筑,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故事演绎、诗歌朗诵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主办方表示。
柯柏年旧居
李春涛烈士旧居(柯柏年旧居)位于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上西平路刘察巷15号。这里是李氏家族的居住地,诞生了李春涛、柯柏年(李春蕃)、李春鍏、李春霖、李春秋(李伍)五位革命志士,他们不屈不挠同敌人展开斗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潮安革命史上书写辉煌,在中国革命史上光彩夺目。
李春涛烈士旧居(柯柏年旧居)建于民国年间,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潮州市政府于2020年3月启动李春涛烈士旧居(柯柏年旧居)修缮项目,现已完成修缮布展工作,并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烈士事迹
柯柏年(1904—1985),原名李春蕃,李春涛的堂弟,是“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之一”。李春蕃在堂兄李春涛的革命行为影响下,民国八年(1919)在汕头读初中时便参加学生运动。1920年,李春蕃转学到沪江大学中学部,在上海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且有机会研读英语,并试译美国共产党机关报《工人日报》等报刊的文章。他用原名李春蕃和笔名马丽英在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先后发表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农业税的意义》和考茨基的《社会革命论》等译文。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春涛被捕遇害,李春蕃改名换姓为柯柏年,并辗转到上海。在上海,他和杜国庠、洪灵菲接上共产党组织关系,被编入江苏省上海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30年,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成立。他参加总同盟中八大联之一的“社联”,任党组成员。这期间,他和社会上的一些知名学者,编写了《社会问题大纲》,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社会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柯柏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外交部美澳司司长。当时,他除处理日常工作外,还为《世界知识》撰稿,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他成为该代表团成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被任命为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59年任满回国,任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任驻丹麦王国大使。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组评议委员。1982年,被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聘为顾问。1985年8月30日,柯柏年在北京医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