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用生命书写共产党员的信仰与担当——革命烈士麻植

2021-06-15 来源:齐鲁壹点

麻植(1905-1927),字愈高,曾担任周恩来秘书,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麻植是青田县腊口镇北坑九山村人,1922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黄埔支部候补干事。1925年1-10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二次东征。先后任东征军宣传科科员、科长。东征结束后,调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任周恩来同志的秘书。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留守军校负责军委与军校联络工作。在周恩来、聂荣臻离开广东后,负责主持军事部工作。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为掩护数百名党员的生命,他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返回销毁文件时,不幸被捕。后来英勇就义,年仅22岁。

麻植烈士

追寻先烈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在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小康》记者来到了麻植烈士的故乡——青田县腊口镇北坑九山村。

从丽水市区驾车出发,约二十公里路程,到达九山村。九山村为腊口镇北坑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现有村民约十来户人家。小山村被翠竹绿林掩映着,麻植烈士的故居就在村中间,用今天的说法,他的故居可以称为“危房”。

记者在门前等了片刻,来了位长相敦实的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绍叫麻玉明。麻玉明的爷爷是麻植的哥哥,麻玉明称麻植为叔公。“叔公在处州中学毕业后就出走了,出走很大原因是太公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他不同意。他是乘船经温州去了上海,然后去广东考入了黄埔军校。”麻玉明说,至于在上海碰到谁?是谁推荐他去考入黄埔军校?至今仍是个迷。麻玉明给记者看了麻植在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的证书和几封家书。“叔公参加革命没有几年就被反动派害死了,所以就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仅存的毕业证书、毕业班同学录、家书还是父辈藏在房子瓦梁上保存下来的。”麻玉明如是说。他还说,爷爷知道弟弟(麻植)在革命军当了“大官”,曾写信向弟弟要钱,但被回绝了,后来爷爷带了一班人到了湖州南浔,当了警察局伪局长,33岁那年,被水淹死了。

麻植烈士故乡:九山村

记者接着走访了麻植的另一个侄孙麻明成,在一套三户人合租的出租房里,记者见到了麻明成。麻明成已八十来岁了,他说,叔公的事我们了解不多,但他很真诚地表示:“作为烈士后代,我们不能辱没他,要继承他的遗志,好好做人。”他说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仍担任村务员。

记者连着走访了麻植烈士就读的小学学校和中学学校,欣慰的是,师生们大多知道麻植烈士。并都表示不忘初心,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走访,查资料,对麻植烈士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对旧社会反动派恨入之骨,对解放穷苦大众有着坚定信心,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我们今天宣传麻植,学习麻植,那么,作为一位革命烈士,麻植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麻植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原处州师范,现为丽水中学

首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麻植具有无私的革命精神

1925年2月,黄埔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麻植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干事。6月初,刘、杨在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奉命回师讨伐刘、杨。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麻植在军校刊物上发表支援省港罢工的文章,组织专刊进行宣传。同年10月,东征军举行第二次东征,麻植亦奉命参加,并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工作,东征过程中,他除和同志们一道做好内外政治工作外,还深入贫苦农民中,宣传党的工农政策,帮助工农建立工会和农会,除暴安良,大造宣传舆论,使东征军所到之处,深受群众爱戴和拥护。

由于麻植出色地完成任务,被东征军总指挥部提升为政治部宣传科长。家乡传说他做了“大官”,大哥亚升来信问他要钱,他回信对升哥说:“弟在外所为者自信皆救国事业,所以虽不能在家侍奉双亲,亦聊堪告慰。弟现升任政治部宣传科长,每月薪水本定为百六十元,但弟为第二期学生(校中规定第二期学生不论位置高低,每月均薪水为五十元,如要增加,大家同时增加,此办法极为平允,因革命军系为求平等自由而革命,故对薪水一层不大看重)……”据当年的老同志回忆,麻植的生活是很艰苦朴素的,他的五十元薪水,除了伙食和日常必需品外,其余的钱都交给党作党费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麻植参加革命,是“为求自由平等而革命”,完全没有一丝私利,拒绝哥哥的要求,自己的薪水,除了伙食和日常开支,全部都交了党费。

麻植在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证书

麻植烈士另一个可贵之处是“无我”精神

麻植自参加革命后,就把一切交给了党,交给了苦难深重的人民。投身革命后,麻植即下定决心以为广大人民解除痛苦为己任,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坚定地表示:“希望早点把中国统一,把一切不好的人,要扫除干净,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救出,解除一切痛苦,因此,(这)种重大责任是青年应负起的,所以儿亦愿为救国救民而牺牲,立定志向,勇往直前。”

作为周恩来的机要秘书,麻植不仅在工作作风上深受周恩来的影响,还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模式中,萌生了自己的爱情准则。

麻植写给父母的家书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完美伴侣标准”:一、女人要识字,头脑清楚者;二、女人脚要大的,并且身体无残缺而强健者;三、女人性情要和儿相和者;四、女人最好亦要有志,做救国救民事业,与儿相同者。以上条件是儿与人结婚最要紧的信条,如不备上列四条资格,虽她家里如何富贵,品貌如何美丽,儿也不娶。

从麻植的择偶观可以看出,要求对方亦要有志,做救国救民事业,不然,不管她“家里如何富贵,品貌如何美丽”,他也不娶!不求富贵,不贪美貌,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麻植烈士的无我境界。更从他拒绝家人要求,把钱交给党,并在被捕后宁死不屈,保守党的秘密这些英雄行为上,可以看出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无我”高尚品质!

麻植烈士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就是对敌斗争的无畏精神

而正因为他无私、无我,就会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生死关头表现出共产党人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曾是大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形势也急转直下。1927年4月15日,广东军阀当局开始在广州大规模地搜捕共产党员。

当时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秘书,自1926年12月周恩来和聂荣臻等离开广东后又担任代理军委主任、负责主持军事工作的麻植,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等,坚持留在形势日趋紧张、斗争异常激烈的广州,从事军委和黄埔军校之间的联络工作,并曾为反击广东一触即发的政变而策划过秘密军事活动。4月14日深夜,党组织侦悉敌人将于次日凌晨开始动手,紧急通知麻植撤离黄埔军校。麻植登上小艇,在新洲渔民掩护下,于15日凌晨秘密返回广州。

天将拂晓。麻植机警地躲开敌人,急速穿行于大街小巷,接连赶往军委设在万福路、东山等地的秘密办事处,探听同志们的安危,转达区委的指示。当麻植快要走到中共广东区委机关的所在地时,远远望见国民党已包围了那里。麻植又迅速折回榨粉街军委办事处,正好遇见敌人刚从与办事处相邻的学生旅舍抓捕几名学生。麻植立即离开办事处驻地,拐了个弯,匆匆走进了德政北路已故战友洪剑雄夫人张婉华的家。

洪剑雄是麻植在黄埔军校过往从密的同学,又是一起在党内工作关系甚笃的战友。洪剑雄在北伐中牺牲后,他的妻子张婉华仍坚持在中共广东区委从事妇运工作,麻植也常与之来往。当张婉华见麻植在警车呼啸、刀光剑影中,依然若无其事地奔波各处(可见他的无畏革命精神),不由得焦急地对他说:“你好大的胆,还到处乱跑,幸好黄玉兰已经来了,我让她住在这里,你是敌人通缉的对象,请立即穿上剑雄的长衫,我派人护送你去南海里水避风头。”

在张婉华的帮助下,装扮阔少爷模样的麻植,由张家一老一少两个女眷挑着食篮陪伴,扮成下乡走亲戚的样子,混出广州城坐船前往南海县里水乡隐蔽。

又潜回广州的麻植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在敌人赶到之前,尽快焚毁党团员名册和秘密文件。火舌在名册和文件上跳跃,烧破了夜色。敌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和留守的女交通员黄玉兰坚守在火炉旁,看着一份份文件化成灰烬……敌人破门而入,4月15日夜,麻植为保守党的秘密而被捕。

没有得到名册和文件,敌人恼羞成怒,试图从麻植口中得到党组织的秘密,连夜对他进行审讯。严刑拷打之下,他始终沉默。这份沉默,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用生命捍卫的秘密,用青春守护的纪律;这份沉默,浸透了鲜血,燃烧着信念。

此时,国民党已在军校“清党”,数百名党团员和进步学生被投入监狱,军校政治部主任、党团书记熊雄也被逮捕。敌人得知麻植是在黄埔军校管理中共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组织的秘密。两个在军校加入孙文主义学会的学生前来充当说客,劝他识时度事,交出党组织人员名单,遭到麻植的严词拒绝。为了从麻植口中得到口供,敌人一次又一次动用插竹签、坐老虎凳、吊飞机等酷刑逼迫拷问。每一次审讯,麻植总是血迹累累地被押回牢房。视党的组织重于生命的麻植,一次次使敌人的妄想落了空。

狱中第十天,敌人又一次把接连经受严刑拷打的麻植押出去审讯。

这是第七次审讯,也是最后的一次审讯了……

“哗啦、哗啦……”,麻植拖着沉重的脚镣,两条腿一拐一拐地走进了候审室。由于敌人的严刑拷打,麻植浑身已布满血痕……

任凭脚下铁镣沉重,任凭身上伤痕累累,麻值抱定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与敌人作最后斗争的决心。他昂首挺立在法庭,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列举事实,侃侃而谈,宣传中国共产党是执行孙中山国共合作政策,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模范。他严厉质问审讯官:“共产党执行了孙中山的政策,推动了大革命发展,哪一桩哪一件触犯了国法?我看,违法的是你们,背叛孙中山的也是你们!”他怒斥敌人:“你们害怕真理,背叛革命,把中国再度推向黑暗深渊,你们真是祸国殃民的反动派,到头来成为千古罪人。”

1927年4月29日下午,麻植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年仅22岁。

从上面叙述的麻植烈士壮烈牺牲经过,可以清楚了解他在紧要关头那种沉着坚定、为了革命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共产党人大无畏战斗精神!

麻植虽然为革命献身了,但他那朴实、沉着、坚定的革命者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当年曾同他并肩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在 1988年 3月写给青田县委党史办的一封信中,深情地缅怀道:“……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常常怀念起麻植烈士。他的性格,为人朴实、诚挚,处事沉着稳健,待人温和平易。”“麻植同志的身高中等,身高将近1.70米,面貌偏方型,戴眼镜,衣着朴素”。“1926年初冬,周恩来、聂荣臻同志离开广州后,(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军委)的工作由他负责主持”。

麻植烈士无私、无我、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无私、无我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担当。作为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也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如果心存私心私情私利私名,想问题办事情就一定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甚至为自己打小算盘、安排退路,而这样的干部是不可能有勇气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在是非面前坚守立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的。相反,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无我意志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对党的事业怀有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利益看得比天还要高,真正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就会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为,就会充满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智慧,就能大有作为。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也只有常怀天下为公之心,时刻装着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抛弃私心杂念,把欲望关进自律的笼子,才能无畏、从容,才能大胆改革,才能不出事、干成事。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毛泽东讲,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中国人自己做主。他从不考虑自己的私利,他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邓小平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敢于做出果断决策,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业。

麻植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无私、无我、无畏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当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为工作原则,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作为战略定位。也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一次极大的发展机遇,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弘扬先烈们光荣传统,学麻植,发扬无私、无我、无畏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振兴乡村、建设共同富裕的伟大建设事业中去。


来源:中国小康网

网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