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英烈故事|走进烈士 守护烈士

2021-09-30 来源:

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讲刘胡兰的故事,清明节学校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烈士在我心里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英雄,我崇敬他们,但觉得他们离自己很远,像一座遥不可及的灯塔。

2015年9月,我调到民政局优抚科。在新工作岗位上,接触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与组织烈士纪念日的公祭活动。烈士公祭仪式的庄严肃穆,带给我心灵的震动。而让我真正对烈士褒扬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的,还是在我参与整理烈士英名录和寻找烈士尸骨之后。

我至今也忘不了,坐在椅子上抱着《延庆县烈士英名录》翻阅、核对每位烈士的名字的情形。整整一周,一本英名录,我翻阅了上千遍。我第一次有沉甸甸地责任感,我知道自己的每一笔下去都要对烈士负责,对历史负责。现在想想,当时我对烈士不仅是责任感,更多了一份亲人般的感情在里面,在翻阅上千遍《延庆县烈士英名录》后,1600多位烈士的名字,早已经深深刻在我心底。

2016年,我们开始集中寻找散葬烈士墓,把烈士的尸骨迁葬到烈士陵园。我实地去寻找过几次烈士墓,让我至今难忘的一次,是去张山营寻找一位烈士墓。村里五六十岁的村民都说,有位烈士被葬在山坡上,他们上学时每逢清明节都会去为他扫墓。寻着线索,我们跟着村书记上了山。说是山,其实是悬崖,山就像从侧面被刀竖着劈下去一小半,直上直下,烈士墓就在被切下去的那一边。正值冬季,荒草掩盖了原本就狭小的路,我们从缓坡上山,再从山顶往悬崖边慢慢移动。30度的斜面山坡,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约30多米高的悬崖。

烈士墓,就在悬崖边上,距离悬崖约1米,墓碑面对山崖。我抱着相机一只脚贴在悬崖边,给烈士墓照相,只为把墓碑上的所有字和烈士墓周围的情况,尽可能的收入相片里。看到这情景,老袁吓得脸都白了,生怕我掉下去。奇怪的是我一点都没有怕,只有一个想法,把影像保留下来,回去进一步确定烈士的身份,更为后续的迁葬工作做好准备。我是一个相信因果的人,坚信自己不会掉下去,是因为我知道我在守护烈士,烈士也会守护我,我和这位烈士是过命的交情。也是从那一刻起,烈士褒扬就融入我的生命。

很多人不懂,为什么一个人会对一份工作有难以割舍的情感,那是因为我们曾经用生命去尽力的守护想要守护的那些人、那些信仰。那份工作,在我们心里早已不是工作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历史责任和使命。这种感情只有经历的人才懂!

直到现在,老袁还时常讲起她在千家店寻找到一位烈士尸骨的场景。就在打开墓穴的那一刻,她看到了烈士的遗骸,身上军装依稀可见,脚下白骨边上是一双草鞋,头骨上缠着纱布,上面的血迹清晰可见。这样的场景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我们这代人远离战争,习惯了和平的生活,在那一刻将最真实的战争、军人的气节、民族的信仰展现在眼前。我们没当过兵,没打过仗,很难体会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军队,什么是军人。但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比同龄人更懂得战争的残酷,更懂得军人的气节,更懂得这位烈士的信仰。而我们的信仰,就是守护他们和他们的精神,让这份情感,这份信念代代相传。

有些情感早已融入内心,化作血液,带动我心脏跳动!我很庆幸,能承担这份历史的责任,更庆幸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点点印记。


作者:张琦

网编: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