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英烈故事|父亲的故事

2021-10-09 来源:

父亲是抗日英烈,牺牲时我只有五岁,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记不清,好在母亲生前给我讲过不少父亲的故事。

父亲叫梁光前,1917年出生于江苏睢宁梁集梁圩,县师毕业,服务教育。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弃教投身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土匪横行,1940年夏,父亲被张姓土匪绑架囚禁在地窖中,夜间他利用雷声作掩护,砸开镣铐逃脱,带领武装剿了土匪窝。

1941年冬,被伪县长夏银桥逮捕,受尽严刑拷打没有暴露身份,营救出狱后就站到对敌斗争第一线。

1942年5月,初任睢八区财经助理,负责筹集抗战物资。他先作表率,变卖田产和母亲的首饰,用筹到的三百大洋购买六支长短枪,献给魏集抗战大队。

不久,调任古邳镇长。古邳是邳睢铜灵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邓子恢、韦国清领导的新四军九旅也多活动于此。父亲到任后,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开展工作,让古邳成为坚固的抗日堡垒。

1943年4月,日伪在叶场建立据点,对根据地构成巨大威胁,父亲组织民兵不断进行打击。8月12日,新四军二十七团对据点发动进攻,父亲组织群众,率领民兵,深挖壕沟,断绝水源,积极配合。经过七天七夜围堵打援,逼迫四百多守敌全部缴械投降。20日晚,近万名军民在古邳镇召开了祝捷大会。延安广播电台播发叶场围困战胜利的消息。《解放日报》刊发文章,说叶场围困战是根据地地方武装和民兵抗战的成功战例。此战后来被收入总参编写的《人民战争威力无穷——全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一书。

古邳的大好局面,对周边地区既起到了支撑作用,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

1943年11月,陈毅军长赴延安途经古邳。事前韦国清把缴获的毛皮交给父亲,由母亲领着三个军嫂,辛劳四天四夜,缝制成一件蓝色碎花绸缎裘袍,供陈毅乔装扮成大老板之用。作为镇长的父亲,和领导一起参与接待和汇报工作。陈毅同志对父亲很赏识,对其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

1944年年中,父亲调到新成立的城北区担任区委书记兼区长,上任伊始就把家中黄河滩近百亩土地全部无偿交给贫苦农民耕种。因赴任匆忙,将我们母子滞留古邳无暇顾及,致使两岁弟弟患病未得及时治疗而夭折!

城北区属游击区,鬼子三天两头下乡扫荡。父亲指挥同志,奋不顾身,以寡胜众,以弱克强,屡屡重创敌人,因此更遭敌嫉视。1945年5月初,由汉奸带路,敌人闯入我家老宅纵火,一时火光冲天,敌退去后方被扑灭。6月3日拂晓,更是出动步骑炮数百,突破防线侵入梁集梁圩一带,烧杀抢掠。父亲组织群众撤退避险,将怀中几个月大的小弟往母亲手上一塞,带领少数民兵,转身迎敌而上。与敌激烈交火时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噩耗传来,广大军民都哀叹“梁半天塌了”、“大红伞落了”!

父亲牺牲时,因敌情严重,只能草草下葬。抗战刚取得胜利,城北区政府就募捐集资给父亲立碑。碑额和两边分别镌刻“忠烈可风”和 “取义舍生支手抡枪拼一死,临危授命片时流血足千秋”的挽联。1945年10月1日隆重举行追悼大会,邓子恢、韦国清等领导都亲临吊唁,副县长陈新然致悼词。

解放战争期间,纪念碑幸得保存。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清明当地师生和群众成群结队前往祭扫。县报在宣传最有影响的先烈时,把父亲与睢宁县第一个共产党员苏同仁放在同一版面上。县内办展览时,把父亲血衣、遗物、图片放在突出展位上。吕峻岭编著《话说睢宁》一书,把父亲作为“英雄模范”推介。父亲职位不高,但和不少颇有名望的领导人都有很深的情谊,昔日战友同事,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其他省市工作,只要返乡,总要到墓地凭吊祭扫。

仅以小文缅怀先父。


作者简介:

梁化南,系主人公梁光前烈士之长子。196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人民教师工作,1999年从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