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在过去的百年间,中国经历过种种磨难,当中有热血的浸染,也有激情的燃烧,而贯穿上下的是尊严无上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在我县曲亭镇逍洞村孙氏一门的三代烈士,就用自己的生命蘸着鲜血,在中华民族的峥嵘岁月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曲亭镇逍洞村位于洪洞县东南,在这座古朴的村落中仍然保存着孙氏房屋三间。虽然房屋久经岁月沧桑,但房脊上“明崇祯皇帝14年修建”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辨。据孙家后世介绍,在这间房屋的主厅内曾悬挂有一块题为“忠恕堂”的牌匾,而孙氏一门三代烈士的故事便由此开始。
同期声:曲亭镇逍洞村村民 孙声奎
“民国25年,1936年红军来了,让我爷爷当临时主席,参加分地主的东西,后来红军走了,让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把我爷爷镇压了,说他是共产党的土匪头子,村里让老百姓保(护)我爷爷,分了东西的都保(护)我爷爷,说我爷爷冤枉,村民们说把东西退了,让我爷爷回来。”
这位已经91岁高龄的老人口中的爷爷,就是孙氏三代烈士中的第一代——孙振甲。1936年,红军东征来到了逍洞村,让身处旧社会压迫当中的孙振甲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为此,他满怀激情的戴起了红袖标,奔走于田间地头,将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解给逍洞村的父老乡亲。不论是动员青年参军入伍、壮大红军队伍,还是带领大家筹粮筹款、扩充红军军需,都有孙振甲的身影。
然而,随着红军东征继续前行的步伐,逍洞村的上空又再次阴云密布,此时的孙振甲又化身为老百姓的“主心骨”,英勇守护着红军留下的革命火种。为了镇压红色力量,阎锡山的部队将孙振甲作为反动派捕获,面对非人的酷刑折磨,孙振甲铮铮铁骨威武不屈,最终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的敌人,押着孙振甲游街示众,将其枪决在了汾河岸畔。鲜血浸透了孙振甲身躯下的黄色泥土,也浸润在了孙氏家族的血脉当中。
同期声:曲亭镇逍洞村村民 孙声奎
“我爷爷让镇压以后,我爸也不敢在家里待了,害怕再被害。跑了几年,等我们这边平稳了,回来以后在河东参加了地下共产党、游击队、武工队。我爸当了几年村长,每天给地下党送信,看曲亭加了日本人了吗之类的情况,每天送秘密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主力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悲壮国殇民族危亡之际,逍洞村基层抗日政府建立。孙振甲唯一的儿子孙家森勇者不惧就任了逍洞村抗日村长,执行着抗日县政府的政策法令,积极为八路军征粮筹款、为穷苦乡亲减租免息、宣传号召大家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伴随着抗日行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孙家森在村里的处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同期声:曲亭镇逍洞村村民 孙声奎
“我爸在庙上开会,回家的半路上把我爸截住打死了,打死在南边的巷子里。曲亭还有日本人,谁敢去报仇,悄悄的把我爸埋葬了,谁也不敢说。”
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照我心。孙振甲、孙家森的先后牺牲,愈加燃起了孙氏子孙保家卫国、英勇抗战的雄心壮志。为了黎明前的黑夜不再漫长,为了新中国的曙光早日到来,孙家森的两个儿子前赴后继,坚定地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份子。
同期声:曲亭镇逍洞村村民 孙声奎
“我爸在的时候就让我大哥去当的兵,14岁就当兵,那时候当的是八路军。我大哥14岁已经高校毕了业,那会儿文化挺高的,我大哥模样也挺好的。”
作为孙家长子,孙声文带着家父嘱托和一腔热血毅然奔赴前线。每一次战争的胜利必将伴随着无数英雄的牺牲,1948年前方传来消息,孙声文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自此曲亭镇逍洞村三代烈士的热血故事也永久的镌刻在了中国的峥嵘岁月当中。
红色象征着光明,更凝聚力量,孙氏三代烈士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和决心,同时也引领着后辈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党爱国,矢志不渝保家卫国。
同期声:曲亭镇逍洞村村民 孙华成
“小时候听我爷爷讲我们家老一辈的英勇故事,三代烈士。当时我听了心里非常激动,我们家这种精神呢,对我们的后辈都是一种启发。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好几个都踊跃想要参军,把我们家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百年奋斗路,铭记先烈情!是他们用英勇无畏和鲜血,写下了人类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红色基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这基因不仅可以让激情燃烧,更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希望新时代的中国人都能铭记历史,奋勇前进。
来源:洪洞融媒
网编: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