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文章作品
《母亲的抗战传奇》
刘春亭口述 王广合、许森林整理
在举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母亲当年的身影:她迈着一双缠裹变形的小脚,整天为抗日救亡四处奔波,建联络点、看护伤病员、传递情报、解救被俘的八路军战士……
1909年,我母亲卢秀英出生在河北省沧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时,她嫁到中王大村,与我父亲刘凤高结婚。1936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平时爱为穷苦乡亲仗义执言的父亲被恶霸地主打了黑枪,当场中弹身亡。这时我才5岁,妹妹刘素卢3岁,弟弟刘春浩刚出生不久。突然降临的横祸,没有击倒我的母亲,她下定决心“要活下去,把孩子拉扯大”。民族仇、家国恨激发她老人家的抗战信念,即使赖以生存的几亩盐碱地又被地主夺了去,也没有动摇她的决心。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母亲对鬼子的残暴罪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逐渐懂得共产党是为穷人做主的,八路军游击队是自己的队伍。她抛开封建思想的枷锁,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担任了村抗日妇救会主任。1938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了地下党小组长。经过党的教育和培养,母亲淳朴的阶级感情得到升华,她明白了自己不仅要为丈夫报仇,更要为穷苦老百姓的彻底解放而奋斗,打倒封建专制,赶走日本侵略者。
入党后,母亲对抗日工作更加积极,不管白天黑夜,不顾劳累,走家串户,对广大妇女进行抗日教育,宣传党的政策,启发、提高妇女的阶级觉悟,组织发动妇女为八路军做军鞋、军袜,看护伤病员,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1939年4月,我抗日建国县建立,环境非常残酷。敌人碉堡林立,堑壕交错。离中王大村不远,就有后侯村、杜生、景和等敌人据点。虽然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但母亲抗日坚决,我家成了堡垒户,保护了许多党的干部。县、区干部常常吃住在我家,开会就在我家的地道里。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妹三个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每当同志们来我家,敲三次门对上暗号才开门,我和弟弟、妹妹就到门外玩耍,实际是站岗放哨,观察敌情。虽然生活艰苦,母亲仍倾其所有甚至借粮食给同志们做饭,让他们吃好住好。
我家还是党的情报站。母亲利用孤儿寡母、小脚女人不易引起敌人注意做掩护,胆大心细,不怕危险,经常风里来雨里去,乔装打扮,为区、县干部送情报接关系。每次送情报,她都是带着孩子,以走亲戚为掩护。有一次,通过内线得知敌人要扫荡,母亲把情报藏在自己梳好的头发里,拉起我弟弟就去闫村送信。没想到,她刚刚到了闫村,敌人也尾随而至,包围了整个村子。母亲和区县干部还有部分群众钻进了地道。敌人发现地道口,向里面放了毒瓦斯。当敌人走后,村里的乡亲们发现地道内的人全晕了过去。多亏抢救及时,我母亲和弟弟才幸免于难。
残酷的战争锤炼着母亲,她变得更加机智勇敢。1942年春,大汉奸高鸿基带着鬼子包围了中王大村。母亲从家里出来,看见一个八路军战士被敌人绑在树上,不断遭到毒打,还被狼狗撕咬。她急忙找到村里的堡垒户,商量解救办法,用自己卖枣积攒的二十多块钱,通过关系送给看管的伪军,说被绑者是自家远房亲戚来串门,不是八路军,才把这位战士解救出来。
由于母亲积极抗日,终于暴露了身份,她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带着我和弟弟妹妹,每日东躲西藏,有时一个晚上换几个地方。每次外出躲藏,她因脚小,一手拉着妹妹一手提着吃用的东西,我就背着年幼的弟弟跑。就是在这样凶险的环境里,母亲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抗日。那时,我就盼着能早一天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过上安宁的日子……
经过像母亲这样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八年浴血奋战,终于使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了。慈祥、坚韧、机智、勇敢的母亲成为我心目中的榜样,我一生就学着她的样子,跟党走、打天下、为人民服务。1948年,不满十七岁的我就参加了解放军,投入到百万雄师下江南的解放战争中去。
如今,我已是90岁的老人了,望着胸前挂满各种英模奖章的母亲遗像,抚摸着她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合影照片,经常是心潮起伏、泪眼模糊。我要告诉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欺压残害中国人民的历史,更要世代铭记无数革命先烈、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
二等奖摄影作品
《12枚沉甸甸的勋章—抗战老兵尚林玉》
沈玲
山西左权尚林玉,1938年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西藏平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共获12枚勋章,令人肃然起敬。
二等奖绘画作品
《信念》
王蓬
作品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雕像为原型,进行二次创作,展现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努力奋斗、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二等奖视频作品
《红色任城·现场讲述》
袁勇纲、雷伟、狄加亮、包阳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