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我身边的英烈”主题征集活动三等奖作品展示(三)

2022-03-15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

三等奖文章作品

《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

张雯雯

姥爷井玉琢去世那年我十岁,姥爷是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1948年30岁的姥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参军,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同年入党。解放战争中,姥爷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在作战中,他勇敢无畏,立下11次赫赫战功。1950年10月,姥爷跟随志愿军38军,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并担任112师335团3连副班长,在著名的松骨峰战役中,姥爷和他的战友们坚守阵地,血染沙场,出色的完成了阻击任务,松骨峰战斗结束后,重伤昏迷的姥爷,被兄弟部队所救,几经辗转回到祖国养伤,却与原部队失去了联系。也因此姥爷被后人称为“活烈士”。

1952年,伤愈后的姥爷决定,不给国家和部队增添负担,放弃国家终生供养的机会,拖着高度残疾的身体,毅然回乡。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回乡40多年,姥爷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他立功的事情,一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家乡的生产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姥爷说:我再困难也不能占国家便宜。

记得小时候妈妈跟我说:她小时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过得那是相当不容易。家里十口人,却只有三床被子,就连过年她和舅舅们买身新衣服都是一种奢望。邻居们知道姥爷井玉琢先前在部队打仗负伤的事情,看着家里过得这么辛苦,便纷纷给出主意。让他找找政府,就凭着这张烧伤的脸,走到哪儿,政府也肯定不会不管的。面对邻居们的这些主意,姥爷坦然说道:“找啥?政府也不宽裕,等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日子也就能慢慢好起来了。”旁边一个邻居感叹道:“你可是人家魏巍写进书里的人物,你要是到处宣扬一下,肯定不会这么默默无闻。”姥爷笑了下,淡然地说道:“这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了,还提他干嘛?”对方只得叹着气:“你为国家立了功,自己都成这个样子了,多要点儿其实也是应该的。”姥爷却摇了摇头:“比起旧社会,这不已经好多了,比起那些如今埋在土里的战友们,我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我心目中的姥爷可爱可亲,却有一点点丑,因为姥爷的脸布满疤痕,嘴巴闭合不严、眼皮在眨动时也受到限制,因为烧伤严重,左手也严重萎缩,可我很爱他,记得姥爷常常带我去烈士陵园,一呆就是一天,还常常看着墓碑发呆,等我长大了我才明白,那里长眠的是姥爷的战友,姥爷在想念他们。姥爷常常对我说:“雯雯,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而我也一直谨记姥爷的话。

慢慢地我长大了,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而我爱着的姥爷已经不在了,但是我心里时刻不敢忘怀姥爷的叮嘱。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义无反顾地冲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每天早出晚归、入户核查、卡口值岗,尽管很累,尽管很惦记家里8岁的孩子,可是一想到姥爷,我浑身就充满力量!

每到清明,和同事一起去为革命先辈扫墓,我都会静静站在姥爷的墓前,和姥爷说些悄悄话:“姥爷,我长大了,没有辜负你的希望,我努力工作,力争上游,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

姥爷艰苦朴素、姥爷的英雄事迹,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而身为后辈的我一定将姥爷的铮铮铁骨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三等奖摄影作品

《老兵烈士陵园看望“战友”》

赵建龙

图片04.png

吉林省敦化市90岁参战老兵魏少侠到陵园看望战友,动情擦拭墓碑。


三等奖绘画作品

《抗战英雄李安甫亲吻国旗》

李继禹

作品依托抗战老兵李安甫在央视《老兵你好》节目中亲吻国旗的感人场景创作,展现老英雄爱党爱国的浓厚情怀。


三等奖视频作品

《再读〈救国时报〉》

熊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