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

33岁的军长牺牲之后……

2024-09-27 来源:一号哨位公众号

到吉安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红五星”,路灯上,田地边,民宅旁……

每一颗星都代表着,这座城市与人民军队的联系。


94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秋天(10月4日),吉安的老百姓第一次见到那颗“红五星”。

32岁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在那天夜里带着队伍进城。城中的红布脱销,大家都用来做红旗迎红军……

史称“九打吉安”,那一战之后,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初具雏形。

2024年9月25日,当装载着黄公略遗骸的车辆,路过吉安城区,军长的在天之灵应该能看到这一路的“红五星”,和沿街肃立的群众。

铁骑开道、军车护送

车队从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出发

经过公略路学校等地

到达东固革命烈士陵园

对英雄的崇高礼仪

他将和昔日战友长眠于此

传奇

如何用一句话形容黄公略的功绩?

用敌人的话介绍就是,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曾向蒋介石哀叹:“赣西南的八十岁老翁到三岁小孩都是‘共匪’。”

1928年7月,黄公略与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之后率领部队在湘鄂赣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极大地推动了赣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词句,对其成就作了高度评价。

之后,黄公略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屡建奇功。

第一次反“围剿”,他率部一战歼敌9000余人,生俘师长张辉瓒。

第二次反“围剿”,他率领红三军连战连捷,为打破敌人“围剿”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高兴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有“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句。从此,“飞将军”名震四方。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黄公略率部接连在莲塘、良村战斗中取得胜利,在老营盘战斗中全歼敌第四军团独立旅。

1931年9月15日,他率领红三军转移路经东固六渡坳,突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他牺牲的位置

当地民众修建了一座“公略亭”


寻墓

黄公略的墓究竟在哪?这个问题困扰了后辈太长的时间。

当时因为战事紧急,黄公略的遗体被秘密掩埋在其牺牲地——东固畲族乡六渡坳。

1964年10月,黄公略当年的勤务兵、时任河南省军区许昌军分区司令员高书官,带领工作组去江西寻找黄公略的遗骨。

但30多年已过,人口变迁,山河易貌,工作组前考证了20余座无名墓,均无功而返。


1985年5月

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左二)

也曾来寻找父亲的墓地

2021年10月,在退役军人事务部指导下,吉安市成立寻墓工作组,展开对黄公略烈士遗骸的搜寻工作。

最终在2022年7月得到重要线索,工作组六渡村的一座山上找到了当年秘密安葬的墓穴。

原来,村民黄富财一家,已经三代接力守护墓穴了。

据黄富财介绍,他每逢清明、冬至,都会跟着奶奶和父亲来扫墓。“我奶奶说这是黄将军墓,他是为了我们穷苦人才牺牲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不要轻易对任何人说。

奶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黄富财一个人坚持守护到今天。

挖出遗骸后,由专人护送到上海复旦大学进行DNA技术鉴定,并对其后代亲属进行生物取样,经比对检测和国内专家集体论证,DNA吻合度高达99.99%,确定为黄公略烈士遗骸。

隐藏群山93年后,烈士遗骸终被寻见。

黄公略的外孙张忠说:“退役军人事务部就像一根线,把多方面的线索和多方面的力量串在了一起,才能最终找到墓穴。

不朽

1930年10月,黄公略把已经5个月身孕的妻子送回老家,临别时他叮嘱道:“孩子生下来后,不论男女,都叫‘岁新’,迎接新生的岁月。”

94年后,我们都活在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生的岁月”里,念及英雄,何其感慨。

当年,毛泽东在为黄公略的挽联中写着“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这一句,何尝不是对后人的嘱托。

英雄不朽
永志不忘